紫禁城和圆明园里每年都要举办很多次国宴和家宴,万寿(皇帝、皇后的生日)宴、千寿(后妃的生日)宴、宗室宴、外藩宴、千叟宴、凯旋宴、皇子婚礼宴。清代的宗室宴实际上就是皇室的家宴,由皇帝钦点皇子以及近支王公入宴。

  “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一应俱全,“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全。

  “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入席前,先上二对高香,茶水和手碟;台面上有四鲜果、四干果、四看果和四蜜饯;入席后先上冷盘然后热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味,搜寻山珍异兽。

  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重。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流连忘返。“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满汉全席食单,是满汉全席最早的记录。

  久负盛名的名宴“满汉全席”原来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大儒阮元所创造的。当时文人雅士除了帮助阮元翻古纸、究仓籀、勒金石外,亦有佳肴小乐。加之内有名师主厨,外有雅士品味,此时的阮元在饮馔上也就不断花样翻新。他在两广总督任内曾以府菜为基础发展出一道席面,虽不及府菜规模,但也远远超出一般市面上的水平。由于这种席面能兼顾满汉人员的习惯,因此人们便称之为“满汉全席”。满汉全席以东北、山东、北京、江浙菜为主。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特产(或出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六部九卿中,专设光禄寺卿,专司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满清刚入关时,饮食还不太讲究,但很快就在原来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

  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康熙以后,光禄寺承办的满席分六等:一等满席,每桌价银八两。二等席,每桌价银七两二钱三分四厘。三等席,每桌价银五两四钱四分。四等席,每桌价银四两四钱三分,皇帝大婚、大军凯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各种筵宴。五等席,每桌价银三两三钱三分。六等席,每桌价银二两二钱六分。光禄寺承办的汉席,则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类,满汉全席”规模庞大,莱肴丰盛,制作程序复杂,工艺颇为考究。该席桌博采烧烤、燕菜、鲍鱼、海参、鱼翅等高级席之精华;襄括点心中油、烫、酥、仔、生、发等六种面性;施展立、飘、剖、片等二十余种刀法;汇聚蒸、炒、烧、炖、烤、煮等烹技;辅助以冷碟中桥形、扇面、梭子背、一顺风、一匹瓦、城墙垛等十数种镶法;衬垫以规格齐全、形状各异的碗、盏、盘、碟等餐具于一席,可谓集烹饪技艺之大成。

  此外,据史料记载,“圆明园”、“颐和园”等御园、“养心殿御膳房”设有: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部分人为“承应膳差人”。

  还有众多“司膳太监”,其名目和数额也十分可观;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100人,抬水差使太监10人,专司上用膳馐,各官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

  皇帝吃饭分传膳、进膳、用膳三段进行。每次传膳前,先呈膳单,膳单上注明用膳的时间、地点、菜点的名目。当初,宫廷内满汉席是分开的。康熙年间,曾两次举办几千人参加的“ 千叟宴” ,声势浩大,都是分满汉两次入宴。

  慈禧专权时更为奢侈,每逢皇帝的大婚、千秋、冬至、春节等重大的节日,常常是御宴大开,隆重异常,少则宴桌摆满丹台,王公重臣盛装赴宴;多则宴桌遍布太和殿前的大院内,满汉臣子普浴皇恩,公子王孙遍尝御宴。

  历史的变迁,那曾经千百年飘扬着山珍海味奇香的御膳房,也同钟鸣鼎食的帝王们一起为历史所埋葬,为帝王备膳的无数御厨们及后代也所剩无几了。但是,御厨们创造的高超的烹调技艺,都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尤其是诸如调味老汤的特殊技艺,绝对是宴席中“画龙点睛”精妙之处。

  宫廷御厨在不断的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潜心钻研、反复试验出一种调味技术——老汤。制作老汤精时,选用上等猪、牛、鸡等动植物原料,进行味道提取。按照配方加入多种香辛料,按照传统的的工艺技术进行长时间熬制,味香浓郁,味鲜突出,味厚持久,美味可口。而“老”汤,是指使用多年的卤煮禽、肉的汤汁,老汤保存的时间越长,芳香物质越丰富,香味越浓,鲜味越大,煮制出的肉食风味愈美。第一锅汤,即炖煮鸡、排骨或猪肉的汤汁,除主料外,还应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蔻、丁香、陈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芷、桂皮、鲜姜、食盐、白糖等调料。

  御厨们有了老汤的技配方调制等一套完整的技术,也给他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有了这锅精华之汤,在炒、熘、炸、烹、烧、扒、酱、卤等所有的菜肴制作烹调方法上都可以使用。在满汉全席的大宴中,可以用来制作菜肴、制汤、火锅以及各种饺子和包子调馅和拌制各种凉菜中使用。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品种多样,解决了传统“制汤”难的问题,也在中华烹饪史上留下至关重要的一笔。

  油画将会从皇帝、御厨、传膳、进膳、后厨、老汤、宫廷建筑和园林各个角度来描绘恢弘巨作,势必使其成为满汉全席烹饪史上浓墨重彩又饱含丰富现实意义的一笔。

  第二代传承人——唐克明

  唐克明,江苏扬州人,出身贫苦。十三岁离家到天津“江南第一楼”当学徒,师从曾是清咸丰皇帝的御厨梁忠。经过七载勤学苦练,他把师傅烹调宫廷菜的绝技都继承了过来。

  二十岁以后辞别师傅独自创业。先后跑遍川、粤、闽、晋、沪等地继续学艺,了解各种菜系的特点和烹饪方法。在他二十六岁时,以超众的技艺被录用为伪满皇宫御厨。在御厨房里含辛茹苦,使得唐师傅的烹饪技艺更上一层楼,他不仅能烹制“满汉全席”,而且还能说出其中不少名菜的来历,使宴席增彩添辉。

  新中国成立后,创办了厨师进修班,把自己的技术流传给后代,并被请进北京担任听郦馆的技术顾问, 1981年5月28日,,我国为接待比利时国王举行一次水上宴会,唐师傅精心烹制了“红娘自配”等宫廷名菜得到了比利时国王的称赞。

  唐克明大师徒弟遍布全国各地,中国烹饪大师,黑龙江省烹饪界泰斗盛英杰大师就是他的亲传弟子,唐克明大师将从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宫廷秘方老汤配方也传给了盛英杰大师。

  第三代传承人——盛英杰

  盛英杰,1924年8月生于山东省莱阳市。中国烹饪大师、烹饪高级技师,全国烹饪名师技术大赛一、二届评委,原哈尔滨市政协委员,曾任黑龙江省服务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东方美食》烹饪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烹饪协会名厨联谊会顾问、黑龙江省烹饪协会顾问、黑龙江省龙江菜研究委员会专家组顾问、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高级顾问。

  盛老从事烹饪事业70多年,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宫廷御厨唐克明的亲传弟子。

  1959年12月周总理视察了哈尔滨市道外区国营三八饭店,盛老有幸受到了总理的接见。曾赴古巴讲授中国菜肴技艺。还曾去过苏联、加拿大、爱尔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出访了美国和日本,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做出了贡献。

  创办了哈市第一所烹饪技术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烹饪人才。在黑龙江省形成了一个卓有特色的盛派菜系。

  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是盛英杰的106位徒弟。

  第四代传承人——王军

  王军,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第十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第三届调味品国家特邀评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宫廷秘方老汤第四代传人。

  1969年参军,服役于空降兵某部,1971 年,“援老抗美”行动中出国参战,任高炮部队指挥仪班班长。

  退伍还乡后,用他不懈的努力与创新的精神,创办哈尔滨三五味业调味品有限公司,2005年发展为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扛起了国内复合调味品行业的大旗。

  在不断创新的同时,王军出版了《中国火锅》、《中国调味品大全》、《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探索——非公有制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调味文化》等专著,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在其专著中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知识,使他成为调味品专家、企业管理专家。

  先后获得了“首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杰出贡献奖”、 “改革开放三十年特殊贡献奖”、“全国建设新农村十大杰出复转军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和称号。    

  第五代传承人——王东福

  王东福,男,汉族,1982年12月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7年入党,历任车间维修工、配方管理员、总经理。

  该同志自入厂以来,能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立足岗位,恪尽职守,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能够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践行“传承文化 回报社会 创造美味 乐品人生”的理念,使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迈上了新的台阶。

  他能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不断钻研食品专业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努力不仅被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聘为省调味品评委,同时也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聘为国家级调味品评委。

  他顾全大局,为预备役建设尽心竭力。自觉履行预备役成员的职责,于2013年被授予预备役上尉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