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坚持民生为重,立足全局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全面小康的成果真正惠及区域、城乡每一名群众。

  大视角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紧跟森工企业和垦区农场改革,推进城市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教育卫生等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目标。积极稳妥承接“四局一场”移交的社会职能,到2017年上半年完成铁力林业局移交承接工作,2018年完成承接其他南三局移交办社会职能,到2021年基本完成与“四局一场”的改革承接任务。大力提升铁力市在伊春全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之间规划协同、交通互联、产业协作、资源共享、服务均衡、环境同治、治安联防。重点加强区域公共服务资源规划整合,提高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高质量完成精准脱贫任务。把扶贫工作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来抓,严格落实扶贫责任,坚决保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健全贫困户自我造血机制。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国家、省、市脱贫标准,统筹解决收入、安全住房、就学、医疗、救助、饮水安全等关键问题,抓好整村推进、整村脱贫,落实因户、因人扶贫举措,鼓励社会力量扶贫,确保2017年底全面精准退出,后三年巩固扩大成果。建立长期保障机制,杜绝因灾、因病、因学返贫问题。

  高水准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核心竞争力伊春排头、省内争先为目标,办好更高质量、更加公平、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2021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7%;义务教育质量水平大幅提高,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职业教育实现特色化办学,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整合社会办学资源,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高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培养树立优师名师,建立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教师队伍。推进市一中改革试点,打造省级示范高中名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区域、城乡、各阶段教育资源的科学布局、优化配置、有效整合,努力提高乡镇中心校办学水平,打造铁力大教育发展格局。

  大幅度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和医养结合体建设,探索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模式,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努力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的就医格局,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推进健康铁力建设,由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区域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推进覆盖城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安全等体系建设,增强群众健康保障能力。

  深层次推进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挖掘和保护铁力文化遗址、抗日斗争史、创业史,赋予“骊马”文化丰富内涵,塑造铁力人文精神。支持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发展,鼓励创作更多有市场价值和铁力特色的文化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发展文化创意、广告设计等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排球之乡、象棋之乡、合唱之乡。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群众健身馆、科技馆、美术馆、排球馆等平台建设,完成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网络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程度。

  全方位增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立统一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社保问题,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深入推进法治铁力、平安铁力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大力度回应群众重大民生关切。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五年内彻底解决城市居民入户饮水质量问题,确保市民饮用放心水、达标水。适时根据气候变化,调整供暖周期,保障及时供暖。推进水、热、电等实行网上缴费,进一步方便群众。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房产证办理难和拆迁户回迁难问题。全面畅通民生诉求渠道,把问需于民落在日常,把解决重大民需落在实处,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幸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