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省农业坚持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全省上下综合施策、多点发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全省农业由数量型加快向数量质量并重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原来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加快转变;农户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全省粮食总产1211.7亿斤,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实现“十三连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实现“十三连增”。

  2017年伊始,回眸2016年农业生产,我省在现代农业发展征程上步步领先,以十个第一的优异成绩领跑全国,交出了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一份漂亮答卷:粮食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位;粮食商品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位;农村劳动力人均生产粮食突破6吨,居全国第一位;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3.1万台,大型农机保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3%,农机化程度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水稻智能催芽和大中棚高台育苗实现全覆盖,水稻智能化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位;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7400万亩、原料总量24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80亿元,绿色食品发展居全国第一位;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到135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全省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亿多亩,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深松整地面积4913.36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3.42以上,居全国第一位。

  透过这些指标,全省粮食生产的突出贡献一目了然,现代农业建设成就一目了然,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发展潜力一目了然。这些响当当的第一,奠定了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大省的战略地位,成就了“全国农业看龙江”的美名;这些响当当的第一,蕴涵了龙江赤子锐意改革谋发展、奋力谱写新篇章的努力,彰显了以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全省的决心和实力。

  2016年,全省紧紧围绕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这一总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牢牢把握推动农业种得好卖得更好、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开局元年,全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一减七增”,玉米面积调减1922万亩,通过改种杂粮杂豆、蔬菜等高效作物,农民人均增收272元。建成“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170个,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74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3。畜牧业加快发展,全省新建设300头上以规模的奶牛场146个、30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场197个、300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场210个,畜牧业产值实现1854.8亿元,增加值697.6亿元,均增长4.6%。外向型农业、渔业、蚕蜂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增强了农产品多元供给和促农增收水平。

  一年来,我省创造性开展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生动实践,为“三农”发展带来深刻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巨大推动力;依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探索实践,大粮仓正在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华丽转身。

  我省农产品产地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利用协调推进,传统农业由单一种植加快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经济发展。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5175家,经营收入74.5亿元,分别增长22.5%和41.6%。

  全省新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129个,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0.2个百分点,各类综合技术推广面积1.9亿亩(次)。三江治理、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引水骨干和灌区骨干工程等一批重大农业水利工程加快建设。《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4个县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试点,18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11个县实施循环农业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0个县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8个县开展秸秆造肥还田项目。完成高标准“三减”面积1240万亩。

  全年在国内外举办黑龙江优质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17场,签订合同和意向协议310多亿元。省级农业电商平台—生态龙江网入驻合作社和企业1785家。农村电商主体达2.7万家,交易额突破100亿元。黑龙江大米网上线运营,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稻、大豆、杂粮等众筹,全省众筹收入30多亿元。

  自鼓励农民创业以来,农民干事创业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和释放,全省农民创业人数103.5万人,实现创业纯收入227.6亿元,分别增长37.1%、39.8%。与此同时,我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9万个,带动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1亿多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铺开,完成实测土地面积1.39亿亩。(作者:张桂英 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