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猛犸象古化石发现保护开发纪实

  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时刻:5月3日~7日,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古生物学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联合在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化石文化周”在北京大学举行,国内外科研、科普、化石保护的专家汇聚于此。

  这是一张令人心动的魅力名片:作为国内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出土地的代表,青冈县受邀参加了这次近年来少有的国家级化石保护研究活动,登上了古化石研究开发的国家级平台。在开幕式上,青冈县委书记杨勇作了题为《再现冰河奇迹绽放远古瑰宝开启青冈“猛犸象故乡”崛起之路》的精彩宣讲。他从猛犸象等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之路、保护之路、开发之路3个方面,介绍了青冈以及青冈人民为保护猛犸象所做的努力。“猛犸象故乡”开始向世界展示靓丽的名片。

  这是一片令人向往的神秘土地:5月7日,“青冈化石文化日”当天,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国土系统50位专家、领导现场参观了猛犸象、披毛犀化石的真骨架、古生物化石等实体标本,并观看了青冈风光专题片。化石展出期间备受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市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5天时间近万人观展,亲身感受“猛犸象故乡”的魅力。

  猛犸象,从遥远的历史“走进”现实生活。

  大约距今四万年前,一群猛犸象从青藏高原向北迁徙,穿越了古长江和古黄河源头,途径过坝上河滩,徜徉了塞外草原,最终进入辽阔的松嫩平原,定居在通肯河沿岸,集聚在西伯利亚大陆冰川中心地——青冈。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当史前最后一次大冰川融化,也许伴随着火山频繁喷发,或许鼠疫蔓延、遭受凶猛动物攻击、食物供给不足,一头头体重十余吨的猛犸象倒下了,倒在了它们生活了几万年的乐园了,历经风吹雨蚀雪冷,渐渐地在地球上消失灭绝了……

  这也许是一万年前的猛犸象留下的“哥德巴赫猜想”,虽无历史考证和科学根据,但绝对是一个令人不断探寻的谜。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万年以后,猛犸象,在它的故乡“复活”!

  1958年,青冈县芦河镇农民在修建宏伟水库时首次发现猛犸象门齿化石,猛犸象之谜由此打开了发现之门,开启了探索之旅。此后在德胜、永丰、民政、迎春等12个乡镇陆续出土了大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经2007~2012年第三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确认,青冈以猛犸象、披毛犀为代表的第四纪古生物实体化石达32种,通肯河右岸已发现记录在档的古生物化石出土点40多处,每年出土化石散件4800~5000件,已出土化石数量在十余万件以上,古脊椎动物化石骨架达100多具。出土的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普氏马等冰河时期动物古化石种类40余种,形成了完整的动物群,种类之多,全国罕见。猛犸象等古生物化石出土,充分证实了距今一至四万年之间,青冈县虽是“冰窖”、“寒极”,但猛犸象、披毛犀、王氏水牛等古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当时青冈县特别是通肯河右岸,水草丰沛、森林茂密,适宜它们生存。

  1992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蔡保全、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尹继才,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上联合发表了《黑龙江青冈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学术研究论文,向世界介绍了“猛犸象故乡”的发现。2005年,中科院会同英国、加拿大以及黑龙江省博物馆的10多名专家到青冈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同年省博物馆研究员杨秀娟、中国地质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赖旭龙等专家学者开展的东北地区晚更新世猛犸象、披毛犀古动物群DNA研究项目,绝大部分标本来源于青冈。

  保护猛犸象古化石,青冈人做着辛勤的努力。

  制定了《青冈县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成立了青冈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划定了覆盖4条小流域、4.29平方公里的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对全县古生物化石进行统一保护与管理。将德胜乡英贤村于家店北沟小流域周边近3平方公里作为保护区核心区,重点打造“一村一室一站”,即将德胜乡英贤村更名为英贤化石村,在英贤化石村建设300平方米的化石陈列展室,展出当地村民自发捐赠的各类化石近500件,在化石保护核心区设立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站。2014年,利用闲置资产建设了黑龙江省唯一一家集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专题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各界游客2万余人。

  2015年11月,省区域地质调查所组成专家团队到青冈县进行地质勘测及化石保护性挖掘,短短三天时间,先后在我县德胜乡英贤村化石保护核心区发现猛犸象锉齿、象牙、王氏水牛角及头骨等各类化石10余种,青冈化石地质学术价值得到专家高度认可。

  青冈,“猛犸象故乡”,正在放大着古文化的现代文明魅力,做大着经济增长极。

  在首届化石文化周活动现场,杨勇为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伊泓远颁发了“猛犸象故乡宣传大使”聘书,扩大了“猛犸象故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今年1月,组织召开了青冈化石保护项目咨询会,国家化石办副主任王丽霞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研究员金昌柱等多名国家级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对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进行综合认定。认为:青冈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埋藏点集中、埋藏数量巨大,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在世界同类同时期动物群记录中首屈一指;是研究第四纪晚期以来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更有可能是揭示古人类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关系谜底的地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青冈猛犸象、披毛犀等第四纪动物化石群已得到国家和省以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国家化石办、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以及中科院、国家地质博物馆等部门在支持青冈申报“青冈猛犸象故乡”命名、国家重点化石产地、国家“十三五”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据悉,青冈今年有望被批准成为黑龙江省省级地质公园。

  在猛犸象古化石的纹理中,青冈县的决策者们发现了积淀了上万年的古化石文化资源,并将其置于“龙江丝路带”中进行产业经济定位,决定以猛犸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化石的独特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地质文化旅游产业。

  一部现代版的猛犸象古文化旅游产业活剧,已拉开帷幕;一个富县富民的经济增长极已悄然崛起。

  着眼“一路一带”战略,开始编制《青冈县旅游文化总体发展规划(2016~2030)》和《青冈县猛犸象专题旅游规划(2016~2030)》,积极争取将地质文化旅游产业纳入“龙江丝路带”发展总体规划。

  地质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扶贫开发、促进产业升级的牵动点与主攻点。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对外寻求合作伙伴,推动地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先后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等企业进行了洽谈对接。与黑龙江省中俄宝玉石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洽谈,就宣传推介、开发利用青冈化石资源达成了合作意向,该公司将于近日赴这个县进行实地考察。

  今年,青冈县计划投资1.6亿元,规划建设占地2.5万平方米国家级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青冈猛犸象博物馆),以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斑鬣狗等新生代哺乳动物为展示主体,利用高科技、全息影像技术和场景化、剧幕化、体验型展示手法,系统展示青冈第四纪动物群远古时期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状态,打造集教育博览、科研培训、实景秀场、惊险猎奇、休闲娱乐与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获知型游乐综合体。推进猛犸象冰川世纪园建设提速,带动地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东听伊春林涛,南接省城哈尔滨,西枕油城大庆,北邻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青冈是哈尔滨至五大连池及黑河旅游带上的节点。青冈县有靖河国家湿地公园,小桥流水农家院,辽阔草原碧连天,玉米大豆望无际,风吹草低牛羊现,释放着“生态靖河、大美青冈”的独特魅力。青冈夏季平均气温22℃,有两处养老产业园,夏秋之季,远离城市喧嚣,来此赏田园风光、品正宗农家菜肴,是国内消夏避暑、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这里是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最可爱的人”马玉祥的英雄故里,也是世界铁饼冠军李艳凤的冠军摇篮,可在此领略小城名人的风采。

  青青高冈,悠悠史长,猛犸古象,再兴盛昌。以“猛犸象故乡”为名片,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生态观光游、休闲娱乐游、健康养老游和红色历史游,青冈向世界发出友好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