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服务呼兰区内企业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12日,呼兰区政府在利民开发区碧水庄园举办了哈尔滨新区呼兰区(利民开发区)首届企业家沙龙活动。

  据了解,入驻呼兰区的誉衡药业、圣泰药业、乐泰药业等20家医药企业,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老鼎丰食品等18家食品企业,哈尔滨林达投外语城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杉杉奥特莱斯广场、宝马汽车4S店等16家商贸地产企业,哈师大、广厦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园等6家高校及地理信息企业,塑五、岛田大鹏、中航哈轴等7家综合工业企业,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32市区级家金融企业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参加了首届企业家沙龙活动。呼兰区通过搭建互动互助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企业、科技与企业、企业与金融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促进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商机共创、携手共赢,实现企业的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呼兰区以利民开发区为龙头,目前,全区已入驻企业7242家,利民开发区入驻企业2689家。呼兰区委、区政府秉承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把服务企业家和企业发展作为政府首要的工作任务。呼兰区通过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打造企业家交流平台,是区委、区政府服务企业的举措之一,旨在为企业家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并把新的政策走向及时传达给企业。为了深化银企对接,呼兰区还邀请了12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市投资担保中心领导。

  据悉,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包括松北、呼兰、平房的部分区域。利民开发区幅员165.9平方公里,哈尔滨新区规划涉及利民开发区165.8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整个利民开发区。利民开发区作为新区的重要组团,再次迎来了蜕变升级的历史契机,驻区企业也将享受一系列利好的优惠政策。上半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紧锣密鼓地推进新区建设,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已经先行启动,利民开发区管委会和呼兰区政府已经有机整合。呼兰区委、区政府综合设置工作部门17个,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哈尔滨新区的政策之优惠将是前所未有,对企业而言,将是重大利好。

  作为哈尔滨新区的三大组团之一,利民开发区的发展定位非常清晰。其中,国家级生物医药板块功能区和绿色食品板块功能区,具有先行优势和配套优势,目前处于扩张发展的加速阶段,很多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企业正在实施二期甚至三期扩建工程。其中,生物医药板块功能区入驻医药产业109家,2015年产值达到326亿元。绿色食品板块功能区目前的3.67平方公里,已达到56家。除此之外,呼兰区还将以利民开发区为辐射,隆重推出文化教育旅游板块。哈尔滨新区计划打造千亿级的文化教育旅游产业集群,呼兰是黑龙江省最早建设的五城之一,人文底蕴深厚,资源秉赋独特。萧红文化更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独具魅力的一张文化名片。呼兰区域内又最大的大学城,知名学府哈师大、哈工大华德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等22所大学入驻学院路。呼兰独有的人文底蕴和大学城资源,是哈尔滨新区发展文化教育旅游产业的最大支撑。文化教育,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兰区将依托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哈尔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动,全面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的重要要求,着力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型城区,建设功能完善的科技孵化体系,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链条。目前,已经腾挪15000平方米双创基地,支持哈创投集团、东软集团等科技孵化器入驻。创建了驻区高校联盟,全面推进高校产业化。呼兰区还将完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支持大学生携带科技成果和创业项目领办创办科技企业。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都将帮助驻区企业加快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长期领先优势。在文化旅游方面,呼兰区将以萧红故里为牵动,打造北国文化产业;在松花江北岸,依托沿江沿河资源,以松花江避暑城为牵动,重点打造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大顶子山旅游综合体、月亮小镇等节点,集中展示“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城市特色景观。目前,3D打印产业及VR产业已入驻地理信息及卫星应用板块。商贸物流园区已入驻有杉杉奥特莱斯和义乌东北小商品城,呼兰区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呼兰区将进一步打造现代服务业和以人为本的商业综合平台。

  年初以来,呼兰区抢抓哈尔滨新区建设机遇,提前布局,深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企业投资意向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已经呈现出振兴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迅速回暖。上半年,全区GDP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税收收入增长9.5%。大多数指标增速较一季度在全市排位均有提升,呼兰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弯道超车的发展态势。二是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源于产业项目建设再掀高潮。今年全区共有投资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65个,总投资3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亿元,其中21个列入市重点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78亿元。目前,65个产业大项目已开复工38个,义乌城、波塞冬海洋世界、元亨生物异地扩建等一批投资额度大、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年内将投入运行。三是客商洽谈投资持续火爆。上半年,全区签约项目25个,在谈项目36个。签约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体量大,质量高。投资20亿元的林达外语城项目,投资10亿元的国药中草药集团项目,投资25亿元的中丹高端供热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80亿元的恒泰云商产业城等巨舰项目集中入区建设。特别是以林达外语城、恒泰云商产业城为代表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区域产业基础和经济弹性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