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教育>新闻播报>正文

新一轮学科评估结果或年内公布 权威排名将出

来源:新浪综合2016年10月31日【评论0条】字号:T|T

  导读

  因循着冲击“一流学科”的逻辑,包括众多名牌大学在内的高校正有计划对学科设置进行“战略调整”——相对较弱的学科关停并转,集中力量办好“优势学科”。多名教育观察者据此分析,国内高校正逐步摒弃学科设置“大而全”、追求数量的思路,高校学科将进入“有进有出”、“有增有减”的新状态。

  教育部学位中心发起的一场学科“选秀”,正在拨动着国内众多院校的神经。

  时隔四年后,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向全国高校发出“自愿参评”的邀约。这场针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已收到7400多个学位点的申请材料,涉及全国超过500个学位授予单位。10月9日,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消息称,第四轮学科评估过半申请材料已完成核查,进展顺利。按更早前的进度计划,这一轮学科评估的最终结果,将在年内公布。

  尽管教育部门尚未公布“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案,但2015年10月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已定下“以学科为基础”的基调。而这一轮有官方背景的学科评估也宣称服务“双一流”建设。在不少高校管理者看来,在新一轮学科评估占据有利位置,更有希望冲击未来的“一流学科”。

  因循着冲击“一流学科”的逻辑,包括众多名牌大学在内的高校正有计划对学科设置进行“战略调整”——相对较弱的学科关停并转,集中力量办好“优势学科”。多名教育观察者据此分析,国内高校正逐步摒弃学科设置“大而全”、追求数量的思路,高校学科将进入“有进有出”、“有增有减”的新状态。

  “一流学科”预选?

  新一轮学科评估和推进“双一流”战略,这两者到底有没有联系,或者说有多深程度的联系?在忙着制订“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填报学科评估材料的高校圈,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

  从时间轴看,教育部学位中心针对学位授予的学科评估,在2012年之前已届三轮;而“双一流”概念大热始于2015年,两者历史上并未发生交叠。不过有趣的是,“双一流”与985、211工程的框架不大相同,学科建设取代学校成为资源调配、经费支持的侧重点。这也就是说,优势学科、一流学科,是各大高校未来争取资源支持的重要依据。

  从申报参评的情况看,这种时间上的巧合,让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兴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参评学位点和学位授予单位(除了高校,也包括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从2012年第三轮的4200余个和约390个,升至超过7400个和500个。

  而事实上,高校依据学科评估结果争取经费支持已有先例。依据上一轮学科评估结果,财政部依据于2014年、2015年连续向高校拨付了“高校内涵建设经费”。而江苏、上海、湖北、浙江等地方政府将评估结果作为本省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经费投入与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国内许多高校提及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的信息中,均不同程度提及推进“双一流”建设。这些学校包括入列985、211工程的名牌院校。

  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就将前述两件事列为该校2016年的前两件重点工作。据南京大学新闻网,该校校长陈骏曾在春季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指出,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对学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教育部对学校的绩效考核与财政支持。需要形成迎评战略思路与应对策略,展示该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成绩,特别是要做好优势学科力争金牌和前三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些高校的积极心态甚至比南京大学有过之而无不及。教育部学位中心主任王立生早前在北京谈道,前几轮学科评估启动后,不少办学情况一般的大学很纠结,对参评保持观望态度,生怕评估结果不佳影响声誉;但这一轮不同,最纠结的是上一轮排名十分靠前的大学,担心“拿不到第一怎么办”。

  一些激进的观点甚至认为,反映高校“绩效”的学科评估结果,将与即将公布的“一流学科”紧密挂钩。但王立生批驳了这种观点:今后哪些学校和学科跻身双一流,评估结果可以参照,但只是备选参考指标之一,千万不要盲目扩大了学科评估的功能。

  而另一方面,业界还有声音认为,想通过参与学科评估在“一流学科”占位,实际上是一种功利行为。高校还应该关注学科建设之外的维度。

  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办学质量评估院副研究员樊秀娣表示,不能只是根据学科评估的结果机械地来扶植什么。现在的学科越分越细,而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的是综合的,会涉及到很多的学科。一流学科更多的是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或者是需要,更提倡通过问题或者是做项目来解决。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技上所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导向,用项目通过扶植把真正有价值,有发展空间的、有需求的学科发展。

  “如果某个学科评估拿到好的结果,高校可以拿来做招生、引进师资的宣传,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优势学科。这个优势学科也就离一流更近了。”南京审计大学教授徐振宇说,“学科评估至少给高校们一个梳理自身学科设置的机会。”

  保住优势学科

  类似南京大学保住优势学科地位的声音,在这一轮学科评估中不在少数。高校不可能是科科都强的全能冠军,因而“保优”的另一层含义是扬长避短,隐藏弱势学科。

  在上一轮学科评估中,部分高校为了保住优势学科,采取了内部资源调配的“扯被子”方式,将其他学科的成果“归入”较强的学科,集中力量冲击较高的“排位”。长期关注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研究员李蓝对这种现象早已耳闻目睹多次。这显然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并未反映学科建设的真实一面。

  这一轮学科评估已经关注到这一点,祭出了“绑定参评”的“杀手锏”。具体操作方法是,同一学科门类中,本单位具有“博士一级”、“博士二级”或“硕士一级”授权的一级学科须同时申请参评。这一规则几乎堵死了将学科成果转到相近学科名下的路子。

  因而要规避弱势学科对高校参评的影响,就需要走另一条路——直接将弱势学科“杀死”。这一轮学科评估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国内高校已预先对学科设置进行“战略调整”的手术,一些相对弱的学科已实现“关停并转”。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0月19日的通知,来自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大幅撤销576个学位点。其中,撤销学位点最多的是浙江大学,高达34个,其中包括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点26个。其次是中南大学撤销26个学位点,北京理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也撤销了20个。根据不少高等教育观察者的解读,这里面有部分高校学位点不合格的因素,也有高校优化学科布局的原因。

  徐振宇告诉记者,他身边已经出现不少这样的例子。而由于一些学位点撤销,高校之间出现了一拨人才相互流动的小高潮。“某个高校撤销学位点而流动的人才,很可能是另一个高校某个学科需要的人才。由于人才的流入,某些学科的实力得到增强。”

  这也就是说,在高校内部的学科优化之外,跨高校的调整流动同样在优化学科布局。

  对此,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却有些担忧。他从反面指出,撤销学位点同样也需要警惕。因为仅仅从排名状况来评价一个学科有时候是有问题的,很多学科还需要培植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能排名靠前或者发展很好。学科增点和撤点有它的标准,但是也会有一些非理性的力量影响。

  在众多高校都在“关停并转”的情况下,还能新设学位点吗?当然可以。事实上,撤销学位点数量比较多的高校,实际上在前些年经过了合并、扩张等手段,在学科门类中实现了很高的覆盖率。部分高校甚至达到70~80个在建一级学科。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分析,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就需要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学位点数量减少到健康的范围内。而在一个学科调整的大环境中,新增学科必然比缩减学科更加谨慎。部分地区重点投入、重点扶持本地的院校发展,这些学校还处于扩张阶段,他们确实需要增加学科的覆盖面。但是由于前车之鉴,扩张速度已经得到了一定调控。

  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益明说,即使是清华北大也有放弃的学科,高校的学科设置并不需要大而全,而是有所侧重,发展重点学科。高校的学科设置不再是只增不减,而是“有进有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增加和撤销学位点,由此优化学科布局。这是理性办学的体现。

  评估体系的挑战

  依然还有些问题存在争议。那就是被当做学科调整依据的学科评估,真的客观反映实际了吗?

  受到争议的,首先是上一轮学科评估中引进的评价标准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这是全球权威的一流大学评价标准,已经成为多个评估项目的重要指标。但一些填写过申报材料的教师认为,单纯看 ESI 指标,理科、工科占据绝对优势,而人文、社会科学有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这是因为讲求实证、实验的理工科较容易和世界接轨,而人文、社会科学与世界其它国家则有着语言、文化的隔阂。而理工科成果很多是论文,但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家很有可能一辈子的研究成果就是专著。

  “归根结底还是主观性太强,难以具体量化。”同样关注该问题的李蓝说。

  但从这一点看,学科评估的指标设计就遭遇了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设计开始试图打造“中国版ESI高被引论文”:试点设置了“A类期刊”指标,并且将各所高校各学科在这些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字,列入统计标准。“A类期刊”的指标列入了许多国内期刊,号称参考国际权威机构的意见。但事与愿违,不少高校在参评时对该指标产生质疑,认为列入的期刊本身质量有问题。这迫使教育部学位中心在6月紧急发出《关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补充事项的函》,为了不影响评估工作正常进行,经审慎研究,学位中心决定,仍然沿用上轮的评估方式,暂不增列“A类期刊”指标。“A类期刊”将重新遴选。

  实际上,第四轮评估的指标设置还试图强化“分类”修正,以破解文理之争的问题。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设计其实已经考虑了分类,对艺术创作,人文社科等方面分别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内容。而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强化并细化了“分类”概念,将第三轮学科评估的一张表指标扩展成为九张表指标。分别针对人文、社科、理工门类等9个门类设计了指标体系。在人文、社科领域增加了专著、译著等指标。

  但这依然是一种粗线条的设计方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撰文分析,目前学科评估只有很粗的分类评价,也没有分层评估。几乎所有理工科评估指标体系都一样,并且博士点学科和硕士点学科一起评。这相当于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科,非常不利于高校尤其是非“211”高校的特色发展。

  他举例称,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由于我国高铁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大项目和大奖都很多,大交通学科一起评估,铁道类大学肯定占绝对优势。这样,以应用型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主的民航和海运类院校就会很吃亏。人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智慧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