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卖糖葫芦的 “ 小贩猴 ”、绿茵场上的 “ 球星猴 ”、包饺子的 “ 忙年猴 ”…… 近日,黑龙江省首次引进的老北京毛猴制作课让第 124 中学的 30 多名同学脑洞大开,一只只创意满满 “ 小毛猴 ” 让人仿若置身花果山中。没想到的是,这种充满灵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用多味中药药材制作出来的。

小贩猴小贩猴
球星猴球星猴
忙年猴忙年猴

  “ 首先用‘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做猴子的身体;再用‘蝉蜕’,也就是知了蜕下来的壳做成猴的头和四肢 ……” 南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刘重老师告诉记者,毛猴制作过程可以用 “ 四味药材巧手栽,毛猴悦心喜开怀 ” 来形容,“ 老北京的毛猴艺术诞生于中药铺,因此制作材料是以蝉蜕、辛夷、木通和白鸡这四味中药材为主。”

  刘重老师说,在课堂上她会让学生们自己确定创作主题,再根据主题设计情景,最终做出表现力十足的毛猴作品。“ 制作背景的材料除了超轻黏土之外,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捡拾树枝、石头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开脑洞去设计完成。”

下棋猴下棋猴
环保猴环保猴
消夏猴消夏猴

  经过两天课程的制作,一只只灵气十足的小毛猴呈现在学生面前,厮杀在楚河汉界中的 “ 猴大爷 ”、植树浇水的 “ 环保猴 ”、西瓜摊前交易的 “ 消夏猴 ”…… 一幅幅小毛猴模拟人的生动场景展现了 124 中同学的奇思妙想,也让中国博大精深的 “ 猴 ” 文化印在了孩子们心间。

  南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李秀文校长告诉记者,作为全省首家开设老北京毛猴艺术制作课程的学校,首批 124 中学的小 “ 体验者 ” 尝鲜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小学生来到学校,在毛猴制作课上聆听美丽故事,学习浅近药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做“猴”的孩子们做“猴”的孩子们
做“猴”的孩子们做“猴”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