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梅州市举办的“2017’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拉开帷幔。为期七天的“非遗文化周”,将通过现场演出等形式展演、展示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民俗类等非遗项目,向市民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作为目前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梅州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295项,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0人。这些精彩的非遗文化项目先后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牡丹剧场、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山歌剧场等地展演。以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 广东汉剧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狮舞(席狮舞)、龙舞(埔寨火龙)为代表,很多非遗项目记录了客家人一代代美好生活文明的文化痕迹,在绵长已逝、不舍昼夜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沉甸甸的一笔。

  梅州客家山歌——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触景生情,即席歌唱,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广东汉乐——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南迁时带来的中原古乐,在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经历代演变发展而成,现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广东汉剧——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五华木偶戏在表演艺术技巧方面具有很多高难度绝技,如舞狮、拉二胡、吹哨呐、耍扇、拔剑、射箭、翻筋斗、喷火、书法等,可达到“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艺术效果。

  狮舞(席狮舞)——梅州市梅江区城郊范围内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梅州市区客家民众在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僧尼穿插于佛场间的一种游艺活动。

  龙舞(埔寨火龙)——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每年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岁岁平安,年年如是,世代相传。

  本次“非遗文化周”,梅州将历史、人文、城市化等关键词结合,重塑非遗巨大的文化力量。一方面,岭南生活习性显著的客家人作为特性显著的汉族民系,几乎成为了全世界客家族群文化标志和核心力量。梅州的非遗文化,就是一只越鸟,永远朝南枝。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客家人蓬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对于最初文化的识别,因为那就是家的方向,铭记最好的方式是传承。另一方面,恰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梅州将这些客家人世代积习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形式推到市民眼前,寻找遗落在生活中的美好。也将提升城市文化气质,向中国、向世界展示平和、厚重却铿锵有力的文化力量,实现文化社会生态经济的和谐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