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载医路攀登精诚所至  万余名患者获救金石为开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马军上榜“国之名医”

  本报讯(江丽波 苏航)8月9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三届国之名医盛典”在北京举行。两院院士、“三甲”医院院长、科室主任、专家教授等 500 余人参加此次盛典,304名杰出医生获得“国之名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马军主任入选第三届国之名医系列榜单,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人上榜。

  国之名医盛典是我国医卫界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之一,已成功举办两届,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本届活动以“推举医者榜样,引领尊医舆论,促进人民健康”为主题,以“权威、客观、公正”为原则,严格评审流程及标准,经学术委员会委员推举、管理机构及社会意见专业征询、主席团审议等环节产生。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马军所长作为血液肿瘤方向、临床肿瘤药物管理等领域领军人物荣获本次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自学成长  初中起步励志成长为国内知名专家

  从医47年的马军,现身兼哈尔滨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席等多项职务。但与如今从医者的硕士、博士不同,他的起点是初中毕业。

  1970年,马军初中毕业分配至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化验室工作。要强的马军深知钻研的重要性,通过自学完成了中专和大学的基础课程,并很快掌握了所有常规检验项目的操作。正是由于这份钻研与对专业的执着,马军入院工作不久就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获派赴日本留学,也是日本血液学总会年会第一位发表论文的中国人。从一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国内外闻名的血液病专家。

  放弃待遇  归国创建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研所

  在日本掌握到先进医疗技术后,他果断放弃留在国外工作的机会,放弃留在北上广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回到哈尔滨参与创办了哈尔滨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把当年12张床位的病房,建设成了今日超过350张的床位,集科研、临床、检验、教学为一体的东北地区最大的血液病临床中心。现全所近200名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获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学位的42人,并通过承办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或组团参加各项学术会议,让所内的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内外血液学领域医疗发展的新趋势,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系患者  设立白血病救助基金资助白血病患儿

  作为全国知名专家,马军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与新技术推广和专家会诊等任务,但他始终没有脱离临床。他总是在任务完成后第一时间返回所里,查房、处置病人对他来说没有上下班时间之分,只要病人需要,无论多忙,多累,他总会竭尽全力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并予以妥善处置。

  他关心血液病患者,尤其是针对儿童血液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患儿家庭因病致贫,甚至放弃治疗的情况痛心疾首。马军所长调动一切力量,并发挥人大代表身份在各种场合呼吁开展对血液病人尤其是白血病患儿的救助。自己带头捐助并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下设立白血病救助基金,十几年来累计募集善款480万元,资助160名白血病患儿和成人贫困血液病患者完成治疗。

  潜心科研  砒霜治疗白血病逾千例造福百姓

  马军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动血液学领域的发展。医学界在民间发现了用砒霜(主要含三氧化砷)止痛外用的新用途,对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有效。作为临床研究的参与者之一的马军说,从20世纪70年代到1990年,这种疗法对白血病治愈率是78%;从1996年至今,治愈率可达92%,因此砒霜成了来自中国的成功治愈白血病的药物且还是非化疗药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研所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马军的带领下,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省内首先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近100例,存活率达80%,目前年骨髓移植在30例左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1984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14例,完全缓解率达78%。从2004年开始应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130例,缓解率达到50%。

  不忘初心  毕生精力奉献医学事业

  有人问马军,从医47年有没有厌烦,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马军答到:想到患者的健康,这种热情就不会变,就是要为病人服务。以医德、以技术,以善心来救治病人,能救多少就救多少,这就是我的初心,也是永不变的平常心。

  精湛的医术和人格的魅力得到大众的认可是对医者最好的褒奖。“国之名医”称号,马军当之无愧。因为让他救治千上万患者的初心,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信念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