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摄影 张新浩 朱敏伟)年逾花甲的李女士是一位帕金森病患者,13年来饱受不自主震颤、身体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问题的困扰,其症状发展到现在已犹如“脱缰野马”,无法用药控制,基本上处于卧床状态,生活上不能自理。痛苦万状的她在家人陪伴下,前不久慕名求治于黑龙江省著名脑神经功能专家、哈医大一院副院长林志国教授。经林志国医疗团队详细讨论、全面评估后,认为李女士适合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结果术后仅仅一个月,这位女病人症状便改善明显,能够自行刷牙、洗脸、包饺子,而且完全摆脱了轮椅的束缚,达到生活自理状态。

  林志国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手或脚抖动、肢体僵硬、动作缓慢等;发展到中晚期会影响到吞咽和说话,导致翻身困难、失眠、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问题,最终卧床,只能靠轮椅代步。海内外著名文学家巴金、数学家陈景润、拳王阿里等人都曾受困于帕金森病,并因此离世。有统计数字表明,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0人就有17人可能罹患帕金森病。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人例数已突破250万之多。在黑龙江省接近3800万人口中,65岁以上中老年人约有432万。按65岁以上群体患病率1.7%计算,全省帕金森病人约有7.34万。

  帕金森病病因的谜底目前还没有被揭开,推测与遗传、环境、衰老等多种因素相关联,引发脑中的黑质神经细胞死亡。而脑内黑质的这些神经元能分泌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多巴胺,这种特殊的物质对调节肌肉活动、保持身体姿态平衡有重要作用。若体内多巴胺严重匮乏时,人体就会出现肢体震颤、僵直、全身发硬、动作缓慢的情况,让人坐不下,起不来,走不了。在疾病早期,人们大多采用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等药物来遏制病情,效果比较理想,一般会持续五六年左右,这段时间被形容为“蜜月期”。而随着病程的进展和加深,药效逐渐下降,甚至毫无效果。这个时候,疾病进入进展期,最佳选择就是施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即百姓俗称的脑起搏器治疗)。

脑起搏器由位于胸口的脉冲发射器、颈部的皮下延长导线,颅内的刺激电极三部分构成脑起搏器由位于胸口的脉冲发射器、颈部的皮下延长导线,颅内的刺激电极三部分构成

  林志国医疗团队成员、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四病房朱敏伟副教授通俗地介绍说,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所说的脑起搏器技术,是在精准的立体定向定位系统引导下,将电极准确地植入脑中相应神经核团,再在胸部皮下置放一个脉冲发射器,通过刺激器释放的电脉冲,帮助病人重建神经传导通路,纠正失衡的运动神经网络,以控制帕金森病颤动、肌肉强直及运动迟缓等症状,减轻运动并发症,减少术后服药量。自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该项目以来,迄今已有超过13万名帕金森患者安置了脑起搏器。林志国带领他的团队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了这项新技术,目前已为30多例病人完成60余侧的电极植入量,患者手术时年龄从43岁到78岁不等,总体有效率超过90%,多数患者术前症状严重时依靠轮椅、卧床状态,手术后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手术医生借助ROSA机器人精准定位电极植入位置手术医生借助ROSA机器人精准定位电极植入位置

  尽管脑起搏器在临床中得到了可靠验证和充分肯定,且被视为帕金森病人“最后的希望”;但在近20年的时间里,黑龙江省仅有极少数患者受益于这一高端技术,相对于全省约7万病例,不能不说是“杯水车薪”。分析原因,林志国教授指出,其“瓶颈”问题正在于脑起搏器价格昂贵:进口可充电的脑起搏器售价约为人民币32万元,相当于一台高档的SUV越野车。即使是国产脑起搏器产品,不同型号的价格也在11-25万元不等,而且不论国产还是进口脑起搏器在黑龙江省均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致使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无缘于此项新技术、新方法。国内现今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已将脑起搏器纳入省、市、新农合医保报销范围。其中东北三省中,辽宁大连市单病种最高统筹报销15万,吉林延边市城镇报销70%。作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林志国教授曾多次建议要在全省尽快将脑起搏器耗材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让更多的帕金森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最后,朱敏伟副教授在此向公众提醒说,帕金森病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的疾病,需要长时间与之抗争与战斗。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病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目前市场一些虚假广告宣称能治愈帕金森病,绝对不可信。患者要相信科学,相信专业医生,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服药,或者选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朱敏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关爱帕金森病病人,期盼他们早日摆脱病魔的折磨,重返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