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哈站北广场每日疏散旅客超过6万人次,成为哈市新的重要交通枢纽,这对于一个运行才一个月时间的工程来说,凸显的交通压力可想而知,但市民和旅客在这里出行的切身感受是,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其实,哈站北广场只是一个缩影,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从今年3月份起在全市范围开展“史上最严”的交通环境综合大整治,严厉治理各类交通乱象,创造畅通有序出行环境,市民出行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5个微循环示范区  

  为主干路“减压”    

  我市开展道路交通综合大整治以来,交警部门围绕“疏堵保畅”这一核心,持续发力打出“组合拳”,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开展对各类交通乱象的综合治理,着力打造了果戈里大街、群力家园、中央大街、秋林医大、地铁大厦等5个微循环示范区,集中警力死看死守,清理各类人为堵点、乱点,综合整治违法停车、商贩占道等行为,支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与之前相比,可为主干道路多分担12%的交通压力。

  群力家园区域住宅群集中、入住率高,车辆随意违停严重阻碍道路交通,属于典型的 “因停致堵”情况。对此,交警部门将此区域列入到首批微循环道路重点管控区域,采取多举措强化治理,设置专门警力日常巡控,充分利用贴单、抓拍、锁轮、拖车等现场处罚手段,并在融江路等重点路段施划“黄道牙”,增设微循环道路禁止停车提示牌;同时,因地制宜的规划停车泊位方便居民停车,并以“一封信”、“示意图”等形式沿街宣传,倡导驾驶人自觉守法停车。

  严管街施划“黄道牙”

  违停车难觅踪影

  创新静态交通管理手段,突出静态交通秩序的专项整治,坚持科学规划与严管严罚相结合,在66条跨区主干路施划“黄道牙”,在加大日常违停巡查取缔力度的同时,设置45处临时乘降点,方便群众就近临时停车,满足工程抢险、搬家运输等特殊车辆停车需求。

  交警部门在大整治初期就率先启动整合辖区大队、机关处室、女子中队、巡逻辅警等1200余名警力,实行包街包段、定岗定责,倾力打造66条样板街。支队班子全员上路,机关内勤人员2/3投放路面,设置全天固定岗、早晚高峰岗共463处,安排固定整治点、巡逻整治点125处,各项违法查处量均同比明显提高,违停查处率同比提高达64%。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新阳路、果戈里大街,已经取得显著治理成效。青年广场、13中学等5处公共停车场周边静态交通秩序明显规范。此外,积极推动“巡警管停车”措施,对巡逻辅警进行了路面实战培训,形成了两警种共管违法停车的警务机制,对市区40所重点学校综合施策管理。

  同时,强化停车管理,联合建委、规划部门清理私自改变使用功能的停车场,专项清理私占停车泊位,累计挖潜增加泊位8317个;在35所重点学校设置组合标志70处,提示接送学生车按时、按区域停车;在11所大型医院设置急救急患临时车位,方便群众就医。

  打通交通节点  

  新增公交专用道

  加快路网改造,推动断头路和部分交通节点的打通渠化,配合建设部门改造南极景阳等12个路口,打通六顺街、体育街2条断头路,拓宽和兴三道街、清滨路等6条街道,改造康安路、和兴路桥下空间,并将推进南直路高架桥、哈西大街等交通疏解项目,打通职工街、武威路等哈西、群力交通联络线,拓宽汉广街、汉兴街、振兴街等二环两侧微循环道路,完成大直和兴、铁路清华、民众康安等路口改造等。

  分设调整密集公交站点79处,在松北大道施划公交专用道10.1公里,制订长江路、大直街公交专用道渠化设计方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在哈站北广场、淮河路等街路增设护栏2000延长米,在哈双路设置水泥隔离墩800延长米,在江畔路、友谊西路等街道增设信号灯10处;采取偏移车道、设置待转区等措施,重新渠化学府保健、民生和平等35处路口,优化调整中兴哈西大街、西大直通达等81个路口信号灯配时,缓解交通压力。

  户外显示屏滚动播发  

  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大宣传。在全市主干道38块大型LED户外显示屏,滚动播发大整治交通安全宣传信息;开展交通安全魔法箱进校园、客货运输重点驾驶人警示教育会、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户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13次,发放宣传材料45万份;组织女警宣讲团深入省政府、省法院、市委办公厅、市交通运输局、邮政快递等单位开展宣讲57场,受教育人数达4.25万人。

  联合市文明办每天出动1700名交通志愿者在全市204处交通路口协助交警维护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秩序,累计出动交通志愿者、驾校学员体验者达25.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