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1月7日讯 随着养老产业潜力被不断开拓,冰城养老机构的配套更加完善,服务也更加贴心,老人的养老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少老人主动叩开养老院的大门。今起,生活报推出“‘当你老了’ — —冰城老年公寓系列报道”,为您呈现老人们养老观念发生了哪些转变,是如何发生转变的。同时,针对我省养老市场进行深度调查,探讨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发展现状等等。

  曾几何时,一提到养老院,人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就是居民楼里挤满了十几张床位的三居室,而提到谁家老人去住养老院,很多人更会在背后议论这家的儿女“不孝顺”……而如今,住养老院不仅不再是“丢人”的事,更变成了老人们口中的一件“滋润又时髦”的事。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叩开养老院的大门,他们在养老院中也寻找到了更多的共鸣。

  独立型:不想给儿女“添负担”

  代表人物:周大爷、张阿姨

  “在这里有人照顾儿女也能安心工作了”

  刚刚住进老年公寓一个月的独居老人张阿姨今年84岁,不仅长相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不少,思想也很前卫。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想好了,努力工作攒钱,老了以后来养老院,不给儿女添负担。”

  和张阿姨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周大爷,他和老伴儿一起在养老院已经住了三年多了。说起为何要来养老院,周大爷坦言: “没啥别的原因,我就是单纯心疼孩子。”周大爷说,老两口在家做一顿饭不仅要自己出门买米买菜,水电煤气样样都需要操心,岁数大了,爬楼也爬不动了,炒菜也炒累了。 “其实老人都很怕去医院,因为很麻烦,现在养老院有护工,楼下还有社区诊所,有比自己在家更专业的医护保障,挺方便的。”

  周大爷说,平时儿女工作忙,经常顾不上老两口,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在这里有人照顾,儿女就能安心工作了。

  “儿女是我们的心头肉,我们不心疼谁心疼。”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很多老人都有类似的心态,选择住养老院,不仅图个省心,更蕴含着老人们对子女那份深沉的爱。

  恩爱型:不忍心老伴儿“太操劳”

  代表人物:陈大爷和李阿姨老两口

  “家里琐事多老伴儿有腰伤来这儿吃住行都不愁”

  “家住六楼,爬不动喽,这儿多好,有电梯!”82岁的陈大爷性格开朗、思维活络。陈大爷说,家里柴米油盐繁琐事太多,他的老伴儿李阿姨有腰伤,他心疼老伴儿,在养老院饭来张口,给老伴儿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所以来养老院是上上的选择。

  陈大爷说,尽管自己是心疼老伴儿才要住养老院的,可儿女仍然不理解,担心别人认为自己不孝顺。 “你说年轻轻的,还得我给他们‘上课’!”陈大爷告诉记者,自己不仅觉得住养老院是个挺时髦、前卫的事,也很滋润。 “我俩不仅吃住行都不愁,连去医院都有专人陪着,实在是太省心了。”

  一家养老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些年,选择老年公寓的老人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开始失独、丧偶的独居老人,到如今很多恩爱夫妻携手走进老年公寓,很多老人尤其是男方希望解放老伴儿的“双手”,不再岁数大了还费力操持家务。

  孤单型:就想找点“共同语言”

  代表人物:孙阿姨

  “没有子女怕孤独入住后成了半个保健医”

  “孤独”,是记者采访中常听到的一个词。很多老人主动走进养老院,不仅是寻求生活方便,更是寻求一份心灵慰藉。孙阿姨年轻时是位儿科医生,因为没有儿女,她和老伴儿从2006年就开始了旅居养老的生活。孙阿姨说,起初决定住老年公寓是因为腿摔坏了,无法走路,在养老院生活起居都有人照料,很方便。

  孙阿姨告诉记者,老伴儿生病期间,自己离开过一段时间,老伴儿过世后,自己又重新回到了老年公寓。 “一个人在家实在是待不了了,太孤独了。”虽然一直也有亲属家的晚辈在照顾自己,但总不及同龄人在一起共同语言多。在老年公寓的这段时间里,孙阿姨的孤独感减轻了很多,更成了老年公寓的核心成员。老年公寓的经理偷偷地告诉记者,此前一位老人突发疾病,还是孙阿姨凭专业医务常识救过来的。尽管公寓里也有保健医生,不过热心肠的孙阿姨还是愿意给好姐妹们量量血压,普及一下医疗常识。如今,孙阿姨每天日程安排特别满,麻将局缺牌搭子,就常有人来敲她的门。不过,孙阿姨的生活管理很严格,每天打麻将不能超过九点,因为自己还要回房间看新闻、炒股票……

  采访中,记者发现,那些愿意走进养老院的老人们不仅都有饱满的精气神,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思想也很前卫、开明,很多老人甚至比年轻人更想得开。有的是想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有的是看重有更多的娱乐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有独居老人想寻找伴侣的……每一个选择老年公寓的老人都有自己的现实考量,也有不同的心理诉求。采访中,记者发现,从老人被动到主动要求入住养老院,从老人想住但儿女“怕丢面子”反对,到越来越多的老人与子女双方达成共识,当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叩开养老院的大门,不仅仅说明,冰城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越来越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让人感受到很多家庭养老观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