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报

  原标题:

  老红军张天武一家坚守从长征路上传下来的家训

  相信党跟党走 艰苦朴素不浪费

张天武的纪念章张天武的纪念章
张天武和女儿张天武和女儿

  文/摄生活报记者黄迎峰杨雪楠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很多爱去儿童公园遛弯的居民都认识一个戴着绿色军帽、拄着拐杖、说话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老人。他常年在附近散步,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旧的,很少换新,还经常捡一些别人扔掉的旧物拿回家。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一身旧服的老人,他蹒跚的脚步曾经在80多年前跟着镰刀斧头旗帜,爬雪山、过草地,还在胜利会师的那一天亲眼看见了毛主席和贺龙,他就是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98岁的张天武。他有两枚金光闪闪、异常沉重的奖章,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都是经过血与火洗礼的证明。

  老红军张天武家训——跟着这面旗走,跟着党走,相信组织,不会错。艰苦朴素不浪费。做什么事不要想着自己,多为大家着想。从长征路上传下的家训“跟着这面旗走不会错”

  张天武的女儿苏萍退休后一直跟张天武住在一起,照顾父亲的生活,她还为父亲整理了一份简单的长征回忆录。1921年,张天武出生在四川省一个姓苏的贫困家庭,母亲把他送给一户姓张的人家做童工,张天武就跟着这家姓了张。张天武结婚后,子女才跟回祖辈姓苏。1934年4月,红军入川,张天武加入了红军。当时,一位姓陈的红军战士把鲜红的党旗指给他看:“这是我们的旗帜,镰刀斧头,记住了,如果因为什么事情掉了队,你就找这面旗。”

  此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张天武几次因生病、负伤而掉队,甚至一个人穿着单衣窝在雪堆里过夜,但他时刻想着那句“跟着这面红色的旗走”。就这样,他一次次走出困境,跟上队伍。回到地方,张天武组建了家庭,有了子女。

  “跟着这面旗走,跟着党走,相信组织,不会错。”张天武用一口中气十足的“四川普通话”清晰地说着家训。孩子们都知道,这是从长征路上传下来的家训。一顶军帽戴了50多年艰苦朴素不浪费

  从恶劣环境中艰难生存下来,张天武也将长征路上艰苦朴素的精神传到了家中。大女儿苏萍告诉记者:“看看这屋子就知道了,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就是艰苦朴素。”

  张老的房间只有十平方米,家居陈设简单,床上铺的床单和门后挂的衣服都洗得褪了色。“书架”是张老在外面遛弯时捡回来的旧柜子。桌子上的书倒是很新,都是很厚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但放大镜就有点“惨不忍睹”——只有一个边缘多处破损的镜片,外面套了一层胶皮,又缠了好几圈纸壳和玻璃丝绳。“国家给了我父亲这样的老红军很好的生活保障,但他就是说,还能用,别浪费。”

  苏萍摘下父亲戴着的旧军帽递给记者,帽檐已经变了形,帽檐与帽子的连接处有一个大口子,周围都磨起了毛边。张天武笑着说:“这顶帽子我戴了五十多年,还能戴。”

  苏萍告诉记者,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是普通的工薪族,妹妹陪着孩子在澳大利亚留学,苏萍的儿子在民航公司做飞行员,家境都是不错的,但是在张老的言传身教下,一家人都“很会过日子”。“我和弟弟妹妹从小就被父亲教育不能浪费,掉了饭粒在桌上、地上,要立刻捡起来吃。我儿子的线衣都穿了好几年,薄的都透亮了,我让他买件新的,他总说旧衣服穿着舒服。”

  苏萍还回忆说,当年她下乡时曾向父亲讨教如何干好工作,父亲告诉她:“做什么事不要想着自己,要想着大家。”她也一直把这条教导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