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废为宝!通河“稻壳餐具”中俄博览会上被点赞

  来源:ZAKER哈尔滨

  大米吃了,稻壳咋办?很多人想到的处理办法就是将它们烧掉。但通河县在 2017 年招商引资来的项目,却将这些看似无用的稻壳变废为宝。17 日,记者在中俄博览会展馆内看到,一些将稻壳、植物纤维作为原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稻壳环保餐具引来中外参会人员点赞。

  稻壳制作的餐具,不少企业争做区域代理

  杯子、餐盘、砧板、筷子 …… 带着自然的米黄色,吸引着参会人员驻足 “ 研究 ”。“ 从中俄博览会开馆到现在,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多企业意向性合作的邀请,也有很多企业在与我们洽谈做区域代理商的事宜。” 在中俄博览会展馆内,一个竖着 “ 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洽谈处 ” 牌子的展位,吸引了很多人,展出的稻壳餐具更是抢手。

  据该展位负责人壳氏(黑龙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刘先生介绍,公司生产的餐具原材料为稻壳和植物纤维,稻壳则来自通河县。稻壳是大米的外壳,重量占稻谷约 20%,稻壳结构稳定,不易被自然分解,所以大部分稻壳采用焚烧方式来处理。壳氏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 2006 年研发并运用天然稻壳植物纤维为原材料,制作环保健康的稻壳产品,并于 2017 年进驻通河,以通河的稻壳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

  “ 稻壳打碎成粉,再添加上植物纤维,采用相关技术制作成为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害的稻壳餐具。” 刘先生说,1 吨稻壳就能生产出 1 千块砧板,每块砧板的市场价格为 200 元,家庭用砧板的使用寿命大约近两年时间。

  土地厂房免费用,通河筑巢引凤招来好项目

  “ 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招来了壳氏唯品牌,将通河的稻壳变废为宝。” 通河县招商局局长祝嘉程说,通河县拥有 260 万亩耕地,其中有 220 万亩为水稻,稻壳年产量达到 20 万吨。壳氏唯品牌进驻之前,通河县的稻壳少量被山东客商拉走用于鸡场,为小鸡御寒做垫料,而 80% 的稻壳则进入发电厂进行焚烧。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如何将稻壳再利用,变废为宝,成为通河研究的重点问题。

  通河县想从发掘稻米副产物精深加工项目上 “ 做文章 ”,稻壳到底能加工成什么呢?通河县就在想,稻壳能不能做成餐具呢?有没有先例呢?于是便在淘宝上搜索 “ 稻壳餐具 ”,便找到了壳氏唯品牌,品牌公司在厦门,通河县相关负责人便七次去厦门调研该品牌进驻的可行性。

  “ 刚开始品牌对通河并不看好,所以我们也拿出了相应的优惠措施,吸引品牌进驻。” 祝局长称,通河大米出名,稻壳产量也相对高些,虽然有资源优势,但他们也为品牌企业拿出了具体优惠政策。“ 我们采取了筑巢引凤的方法,让企业轻资产入驻。” 通河县为品牌企业开出的优惠条件为,企业在五年内可免费使用通河的土地、厂房,并免除了这五年供热费等,合计每年为企业免除 200 余万元的费用,并约定,企业五年之内需缴纳一定额度的税费。这样,企业只需将设备、技术、流动资金带来,达到轻装上阵、马上投入生产的目的。政策的好处就在于,不让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上,可马上进入市场、打开市场,提高企业商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未来通河稻壳可全部被 “ 消化 ”

  经过三年的努力,企业于 2017 年 3 月与通河进行了签约,入驻通河循环经济产业园,2018 年 10 月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已正式投产。

  目前,企业一期工程生产线每年具备两万吨稻壳加工能力,二期建完后,稻壳加工量可达到十万吨以上,三期筹建完毕后,稻壳消耗量将超过 20 万吨,届时,不仅可解决通河县内的稻壳处理问题,该企业还会利用周边方正、绥化、庆安、延寿、依兰的稻壳作为加工原材料。目前,工厂二期、三期土地正在做规划。“ 一期年产值已达到 5 千万元以上,二期、三期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能达到 3 亿元以上。” 祝局长称,废物再加工利用的同时,也带动了通河县当地的就业,目前稻壳加工工厂带动了当地 100 余人就业,预计未来可带动 400 余人就业、再就业。

  “ 企业从去年投产到现在,已经在通河县使用了 2 万余吨稻壳,且稻壳的收购价格也有所提升,增加了农民收入。” 祝局长称,目前稻壳的收购价格是过去 1 倍。“ 通河制造 ” 的稻壳餐具都去了哪里?目前,由通河稻壳作为原材料的环保餐具加工品已经出口到瑞士、荷兰、德国汉堡、俄罗斯、韩国等地,现正与日本洽谈出口业务。另外,在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有销售通河稻壳餐具的旗舰店。“ 我们将布局线上、线下、出口,三个销售方向,全渠道销售稻壳餐具。” 目前,在通河县的帮助下,企业正在东北三省布局实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