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

  30位业界翘楚齐聚冰城国际大米节权威奖项即将揭晓

  □本报记者张桂英

  让最好的大米产自黑龙江、让最严格的大米生产标准发布在黑龙江、让最具权威性的大米奖项诞生在黑龙江,让世界了解黑龙江大米,让黑龙江的好大米飘香世界——以“稻米飘香世界”为主题、即将在哈尔滨隆重启幕的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现场“论、品、展、谈、销、奖、拍、观”,环环相扣,活动丰富。作为国际大米节的重头戏,将揭晓本届国际大米节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和优秀入围奖的世界优质稻米品评品鉴活动备受关注。

  为凸显品评品鉴的国际性、权威性、公正性,本次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活动采取仪器检测和专家品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品评品鉴过程,由公证机关公证监督,采取盲样品评;国际大米节组委会专门邀请国内外稻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审专家团队,做到程序规范、指标合理、方法科学、公开公正,确保评审结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10月9日,经过严挑细选的30位国内外稻米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将齐聚冰城哈尔滨,开启这一备受关注的品评品鉴终评环节。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些业界翘楚——

  万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品质优异基因挖掘和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克隆水稻重要新基因27个,培育新品种10个,获新品种权15项、发明专利28项。在Natur e、Nature Biotech ? nol ogy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 部。研究成果“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阐明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松江勇次 农学博士,日本九州大学特任教授、天津农学院教授。专业领域为食味学、作物学、遗传·育种学。主要从事大米的食味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大米食味的栽培环境和遗传因子方面的研究。现任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会长。先后获得日本福冈县知事研究表彰、日本作物学会奖、日本作物学会论文奖、日本农学奖·读卖农学奖、天津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天津市海河友谊奖。

  大坪研一 农学博士,日本新潟药科大学应用生命科学部特任教授,专业领域为食品科学和谷类科学,主要从事稻米的品质和利用研究。现任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产物检查规格研讨委员会座长、农林水产省谷粒判别器研讨组座长、一般社团法人Medical Rice协会副理事长、日本米粉协会国产米粉研讨会委员会座长、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副会长、DNA鉴定学会理事、日本食品保藏科学会评议员等。先后获得日本农艺化学会论文奖、日本应用糖质科学会学会奖、新潟日报文化奖、日本酿造协会技术奖、饭岛纪念技术奖、日本食品科学工学会奖励奖和技术奖。

  谢华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 项。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育成明恢63等系列恢复系和汕优63等杂交稻品种,对继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稻作制度的形成,推动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导,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稻作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籼粳稻亚远缘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理论研究与新株型资源创制、超级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为我国稻作科学特别是东北水稻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育成水稻新品种19个,其中5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4 部,其中《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成为全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基础。

  张瑞英 二级研究员,黑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哈尔滨)主任,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副主任及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转基因评价技术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制定4 项国家转基因技术标准,10余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叶国友 博士,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基因组辅助种质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塔思马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拉筹博大学(澳大利亚)、华南农业大学和长江大学客座教授。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植物传育种相关研究。在数量遗传分析,群体改良和分子记辅助育种方面有所建树。

  佐藤毅 日本北海道立道南农业试验场研究部长,研究员,农学博士。从事农作物栽培实验、作物细胞组织培养研究、遗传子导入研究、基因组育种研究。培育研究的稻米品种有顶级食味品种梦美人、七星;优良食品星太郎、星丸;业务用·加工用品种彩姬、大地之星;黏米品种北雪黏米、北福黏米、白熊黏米。其中七星获2007年北农奖,梦美人获2011年北农奖,梦美人、七星获2013年北海道科学技术奖、2017年日本育种学会奖。

  黄暹丰 泰国兰甘亨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泰国黄氏家庭协会理事、2001年被任命为副总理庞波尔·阿迪雷克斯卡恩(Pongpol Adireksarn)的顾问,先后任职兰甘亨大学经济学院课程顾问委员会成员、兰甘亨大学经济系学生委员会主席、兰甘亨大学法学院学生委员会主席。在“越南的投资机会”“组织最佳实践的战略规划”“泰国边境贸易情况”、关于“曼谷拉面消费者行为”的独立研究、“东盟投资的可行性”等方面有较深的学术成就。

  五十岚俊成 北海道大学生物化学与植物生理学博士,日本北海道立北见农业试验场科研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施肥,水稻品质,水稻种植。先后荣获日本应用糖科学学会鼓励奖,日本作物科学学会技术奖。

  赖喜美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食品与营养系博士,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主任、教授,台湾农业化学学会会长。发表45篇以上同行评审期刊文章,并发表了12本书以上的章节,涉及谷物化学与加工,淀粉化学及其应用,烘焙科学与技术。先后荣获台湾农业化学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台湾大学优秀顾问奖、教学奖、杰出教学奖。

  藤田明子 工学博士,佐竹公司技术本部食味研究室室长,主要从事大米食味的研究以及残留农药分析法、功能性成分分析法、谷物安全特性检测装置·分析技术的研发。现任日本美味技术学会干事、天津农学院客座教授、黑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河野元信 农学博士,佐竹公司技术本部中国推进部长兼任佐竹公司中国副总代表。一直从事稻米加工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近年主要致力与中国的研究单位、大学、企业进行各种共同研究与开发的推进工作。现任日本农业食料工学会的评议员、中国河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农学院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黑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褚启人 从事水稻科研40年。国际水稻所硕士,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哲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上海农科院生物中心主任、研究员;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任教授、博导、水稻育种家;美国水稻技术公司高级总监、中国科研项目协调官;隆平高科副总裁。在水稻育种及生物技术领域著书三部,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在美国培育水稻新品种10余个。长期致力于加强和湖南杂优中心等十多家单位的双边合作。作为美国种贸代表团成员,为推动中国水稻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平田孝一 一级厨房设备工程技术师,株式会社AIHO炊饭综合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大米·米饭的食味检测方法以及煮饭技术的研究。现任日本大米鉴定师协会顾问。

  尹汝太 韩国中南大学农学博士,韩国忠清南道农业技术院研究员。2015~201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农业部学习。先后发表关于水稻育种和品质的文章8 篇;育成水稻品种3 个。

  程式华 博士,博导,研究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亚洲水稻研究合作委员会(CORR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委员会(IRC)中国代表。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培育出国稻1 号、国稻6 号等“国稻”系列超级杂交稻品种。相关成果获5 项国家奖,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谢健 教授级高工,国粮武汉科研设计院总工程师。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大米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标准制修订、政策研究制定与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先后承担完成10多项稻米加工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和科技部专项,研发的低温升碾米机、真空整形包装机等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大米行业。代表我国参与修订《ISO7301稻米-规格》等2 项国际标准。

  潘国君 博士,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首席专家。先后育成龙粳号品种61个,累计推广面积2 亿多亩。其中龙粳31年种植最大面积为1700万亩,是2001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品种,创造了我国粳稻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取得获奖成果20余项。

  王才林 博导,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水稻协作组首席专家。育成高抗条纹叶枯病超级粳稻南粳44等品种16个。其中南粳46等品种品牌大米被评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 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 项、二等奖6 项。

  隋国民 博导,二级研究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杂交粳稻产业化项目等2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北方杂交粳稻育种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两项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千万亩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推广”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主编《北方杂交粳稻遗传改良与生理基础》、《北方粳稻高产优质抗逆生理基础》等专著4 部。

  邹德堂 教授,博导,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作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水稻黑龙江省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水稻新品种13个,获得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 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赵志辉 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主任。研究领域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饲料质量安全。先后主持农业部、上海市科委农委科研项目20多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7项,发表论文50多篇。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学学科带头人,农业部和辽宁省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农学研究科客座教授。曾获农业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攀登学者等荣誉称号。

  殷延勃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自治区水稻产业首席专家。先后参与和选育了10多个水稻新品种。主持多项国家、自治区水稻研究项目(课题)。获得农业部、科技部品种后补助奖3 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1 项。制定地方标准2 项;获得专利1 项。

  唐亮 博士,教授,博导,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助理。目前主要研究稻米品质改良、水稻株型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等。在《Mol ecul ar Pl ant 》、《Pl ant Science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选育北粳1 号等多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2 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

  常柳 副研究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品质营养研究所。主要从事稻米加工和品质评价、粮食品质数据库、标准制修订等工作。承担或参与完成1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的工作;承担完成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5 项;发表论文7 篇。

  闵捷 高级实验师,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质量负责人。主持制定了绿色食品《稻米》,绿色食品《薏仁及薏仁粉》标准2 项,参与制定标准6 项。获得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得稻米品质分析软件著作权1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有关稻米品质的分析论文8 篇。

  张凤鸣 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总农艺师,二级研究员,首届中国河姆渡稻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选育并审定水稻新品种24个,其中龙稻5 号被国家认定为首批超级稻品种,龙稻18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国标1 级米,2007年创造了13片叶水稻品种亩产802.4 公斤的高产纪录。

  李辉 副研究员,就职于西南大学。从事水稻、麦品质检测及其制品评价工作。多次组织优质稻品种鉴评评选工作。从事影响水稻优良食味的影响因素、不同稻米类型支链淀粉结构等研究。主持项目东北粳稻食用品质综合评价技术的研究及横向合作课题:不同电饭煲蒸煮米饭效果的评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海尔保鲜冰箱食物储存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