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ZAKER 哈尔滨记者

  原标题:拜师刘兰芳 , 哈尔滨的这位东北大鼓国家级传承人让艺术还原民间

  ZAKER 哈尔滨记者 柴宇宁

  一面鼓、一把三弦,三十载春秋执着追求。

  9 岁学唱,12 岁登台,一生和东北大鼓紧密相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下江派 ” 东北大鼓国家级传承人邱淑华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诠释着对 “ 大鼓 ” 的情怀。

  近日,邱淑华拜师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以此让自己的技艺更加成熟,让东北大鼓走得更远。

  “ 从 9 岁开始学唱第一句东北大鼓,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从此我的生活中就再也没离开过东北大鼓。”

  邱淑华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对 “ 大鼓 ” 的挚爱。

  说起邱淑华,在 “ 大鼓 ” 界,尤其在 “ 下江派 ” 东北大鼓界很有知名度,因为她擅长东北大鼓、评书及弹奏三弦,是比较少数的能弹能唱的全能型艺术人才。

  东北大鼓流行于我国东北三省,曾叫 “ 奉调大鼓 ”“ 奉天大鼓 ” 等,20 世纪 50 年代定名为 “ 东北大鼓 ”,分为奉派、南城派、西城派、东城派、北城派(下江派)五大流派,邱淑华便是 “ 下江派 ” 的杰出代表。

  就职于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的邱淑华是五常市人,今年 43 岁的她从 12 岁就开始登台演出。

  “ 我对东北大鼓非常着迷,只要有好的曲目,能学到好的唱腔,不管有多大困难,都会去努力学习,有时觉得自己都‘魔怔’了。” 邱淑华话语中充满了坚韧。

  在邱淑华的生活轨迹里,东北大鼓始终伴随着她。

  2003 年 9 月,邱淑华考入天津曲艺学校,成为专业学习东北大鼓的第一人,她潜心研究东北大鼓,探索出一套介于民族唱法和戏曲演唱之间的发声方法,使说唱时的声音变得更加婉转圆润。

  双手用板更是邱淑华苦心钻研揣摩的结果,实现了东北大鼓鼓板的创新。

  2018 年 5 月 16 日,是邱淑华一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下江派 ” 东北大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这意味着她的东北大鼓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也意味着她在传承东北大鼓的道路上要担起更重的担子。

  邱淑华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是听着刘兰芳的评书长大的,在她的心里,刘兰芳是偶像级人物,能拜在刘兰芳的门下,邱淑华感到万分荣幸。

  已经是国家级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的邱淑华坦言,拜师后她要向师父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她的奉调唱腔、独道的鼓板、精准的板头以及演唱过程中过门鼓板的运用和打法等。

  如何让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让东北大鼓的 “ 鼓点 ” 继续响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东北大鼓,邱淑华深感必须得有更多的优秀传承人。

  邱淑华向记者介绍,“ 下江派 ” 东北大鼓自 2006 年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教授的学员近百人次,仅在黑龙江就有近 40 人次。

  邱淑华现在传授的弟子有刘宇佳、李珊珊、李亭亭、姚雪、王玉凤、李俊龙 6 人。

  “ 这门技艺专业难度大、成功周期长,要求学员素质高。” 李珊珊、刘宇佳这两名东北大鼓第六代传承人,是邱淑华一手 “ 栽培 ” 起来的。

  提起两个爱徒,邱淑华的眼里充满了期盼。“ 她们是东北大鼓的希望啊!”

  为了在传承的同时走市场发展之路,邱淑华开始在哈尔滨进行市场调研,为东北大鼓寻找落脚点,把艺术还原于民间。

  调研中,邱淑华发现了一个新的演出形式——伴餐演唱。

  “ 这方面辽宁做的比较好,在饭店里与观众面对面演唱,通过这种形式拉近东北大鼓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只要我们唱,百姓喜欢听,长时间坚持,就会见到效果。”

  保护老艺人、建艺术基地、在城市中建茶馆、办东北大鼓艺术节、大篷车下乡、惠民演出、做好传播 ……

  作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邱淑华心里的蓝图已绘好。

  邱淑华说,现在,哈尔滨的酒店大厅通常设有音乐角,或弹钢琴,或拉大提琴,什么时候这些角落也能坐上一男一女,来上一段东北大鼓,东北大鼓才算迎来了好时光。

  邱淑华的憧憬,又何尝不是东北大鼓艺人和百姓的愿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