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报

  原标题:

  省政协委员赵新宇建议:如存质量安全隐患影响城市规划 “烂尾楼”应依法拆除

新阳路、哈药路交口的“烂尾楼”新阳路、哈药路交口的“烂尾楼”

  在哈尔滨街头,千疮百孔的“烂尾楼”与城市风景格格不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建筑物没能建成使用,裸露的楼体使城市的风景蒙羞,更带来了各种隐患。在今年的“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赵新宇建议,相关部门应齐抓共管,别让街头的“烂尾楼”成为城市风景的疮疤。

  现场走访:繁华商圈矗立“烂尾楼”

  香坊区珠江路与中山路交口、道外区友谊东路与景阳街交口等几处“烂尾楼”在繁华的街头颇为显眼,记者在珠江路与中山路交口看到,一处“烂尾楼”已破败不堪,楼下覆盖着积雪,积雪上散落着生活垃圾。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处“烂尾楼”已有近20年之久,中山路是哈尔滨的一条主要道路,“烂尾楼”的存在让繁华街路大煞风景。记者在道外区友谊东路与景阳街交口的一处“烂尾楼”看到,半成品高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已变成黑色,部分墙面残破。楼底层外围立有广告牌,与周围街道和建筑物极不协调。走进这处“烂尾楼”,记者看到满地堆着各色垃圾袋,垃圾长时间堆放在这里。楼体内还堆着一些建筑材料,一些地方成了一些人“方便”的场所,随处可见粪便、杂物。

  成功案例:哈尔滨有“烂尾楼”起死回生

  在哈尔滨,“烂尾楼”起死回生不无案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桃花大厦”是哈尔滨2008年启动复建的6处“烂尾楼”之一,也是哈尔滨市第一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烂尾楼”工程。该楼于1992年开工建设,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在主体工程完工、外装修完成的情况下,于1994年停工。该项目位于道外区承德广场,停工长达15年之久。2005年,将该项目进行拍卖,并将其更名为“桃花大厦”。在短短一年间完成了1.8万平方米的施工、竣工和验收。

  在道里区新阳路与哈药路交口,“龙凤大厦”因种种原因已废弃近20年,然而,让市民感到欣慰的是,2019年,“龙凤大厦”已启动续建工程,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记者从道里区政府了解到,道里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在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为“龙凤大厦”的顺利续建扫清了障碍。

  委员调研:我省已排查出“烂尾楼”117个

  在调研中赵新宇发现,近年来,全省各地目前共排查锁定房地产“烂尾楼”项目117个。黑龙江省住建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法院、省税务局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房地产“烂尾楼”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经过近一段时间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治理一些“烂尾楼”项目上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仍有一些“烂尾楼”没得到妥善处理。以哈尔滨为例,目前有近20处“烂尾楼”盘,楼龄最长的已超过20岁。如嵩山路与湘江路交口处高层项目于2005年年末停工,部分建筑构件露出钢筋,只完成了整体水泥结构,被市民称为哈尔滨市二环内最大的“烂尾楼”,这些“烂尾楼”建筑物内部钢筋水泥裸露、千疮百孔,与城市形象品位格格不入。“烂尾楼”的存在,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存在消防、治安等诸多隐患。据调研了解,这些“烂尾楼”有的成了垃圾堆放场所;有的成为外来“三无”人员夜晚栖身之地,给城市带来治安隐患。

  委员建议:让“烂尾楼”早日涅槃重生

  为此,在今年的“两会”上,赵新宇建议,成立由规划、国土、住建、城管、司法和市辖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组,形成由政府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凝聚清理整治城区“烂尾楼”工作合力。组织省、市政协委员联合相关部门,在哈尔滨主城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清查,对城区范围内现存所有“烂尾楼”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组织相关部门及有关开发企业梳理分析“烂尾楼”形成原因,以便整治工作“对症下药”。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烂尾楼”整治办法及工作方案,并加快清理整治进度,对符合规划的应抓紧完善相关手续,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市规划或公告无业主的项目应依法拆除;对虽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缴足了土地出让金,但征地2年以上“拆平未建、围而不建”的项目,或未按出让合同规定期限开发建设,产权单位无力继续施工且连续停工2年以上的停建项目,应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完成大部分建设又无力继续施工的项目,由产权单位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已建高度封顶,或先完成外装修,待产权单位筹措资金后,再按规划实施。对于个别因原设计方案不适应市场要求而被迫停建的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调整设计方案,分期实施。因诉讼导致施工停建的项目,敦请法院尽快结案,为停建工程尽早复工扫清障碍;结合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加强调研,摸清底数,重点对在规定期限内不予登记或不提交续建方案或不能完成工程项目的产权单位,问题原因,按照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