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为第一动力“添柴加薪”代表委员热议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 本报资料片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 本报资料片
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对民用光纤陀螺罗经进行性能测试。本报资料片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对民用光纤陀螺罗经进行性能测试。本报资料片

  □本报记者 彭溢 谭湘竹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际经验表明,科技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就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联合基金引导投入、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提供投融资配套服务等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务实举措让代表委员们激动不已。在今年全省两会上,如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为第一动力“添柴加薪”,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科技研发让企业尝“甜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高回报,同时也意味着高投入和高风险。正因如此,一些企业患上了创新“恐惧症”,而我省一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则尝到了加大研发投入的“甜头”。

  “我们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6%用于研发,去年研发投入约3500万元。这些投入不但使我们的铝合金添加剂技术始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且一代代技术更新,为我们的下游客户提供了最优质的产品,也使我们成为黑龙江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省政协委员张忠凯深有感触,“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还将逐年递增研发投入。”

  省人大代表王晓明这些年也尝到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为企业带来的丰厚效益。王晓明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公司敏锐地“嗅出”市场商机,投入研发建设软包锂电池用铝塑复合新材料项目,这个项目是为国内新能源锂电池配套项目,国内需求量大,但国内市场份额的95%被国外企业垄断。公司累计投入超一亿元,经十余年研发“磨砺”,技术已成熟,可替代进口,第一期产品将于5月投产,投放市场后每年可为公司增加3亿多元销售收入。

  “要想赚更多钱,就应投入研发。”省政协委员孙鹏飞一语中的,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他所在的通讯软件公司依然投入9000万元用于科技研发。在他看来,“高科技企业的动力就在研发,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有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面向“百千万”工程重点产业,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仅2019年组织实施的29个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就拉动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9.7亿元,在2020年带动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28.5亿元。

  聚焦优势产业拉动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有目共睹。我省积极推进研发投入提升,建立了加大研发投入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后补助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据统计,2019年,全省R&D经费达146.6亿元,同比增幅8.6%。其中,企业R&D经费增加12.4亿元,占比提高4.8个百分点,达到51.4%。

  尽管如此,这一数据还是难称“漂亮”。2019年,我省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08%。这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如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让第一动力更强劲?

  王晓明代表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投入研发给予奖励的力度,同时请专家组对企业研发成果进行审核,让真正投入研发的企业充分享受到政府的奖励政策,让企业投入研发更有积极性。同时,要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力促本地产业链形成。据王晓明透露,我省有针对产业链本地化的奖励政策,但门槛太高,能达到奖励门槛的企业太少。若能把奖励门槛降下来,将政策细则落到实处,黑龙江本土的很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就能提供给本土企业使用,形成省内产业链内循环,推动经济发展。

  张忠凯委员也建议,政府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制造业行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关注重大技术攻关,尤其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攻关,并形成全省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省人大代表宫延明来自我省“老字号”矿业企业。他告诉记者,企业曾一度亏损,是科技投入和管理创效使企业扭亏为盈,去年更是实现了盈利6.75亿元。企业依靠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建立了高科技园区,将围绕煤矿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化建设等配套孵化科技企业,拉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我们要依靠科技强企,做全省煤炭保供的‘压舱石’。”宫延明信心满满地说。

  以改革红利撬动创新激情

  为不断提升我省R&D经费投入比重,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省科技厅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的意见。

  孙鹏飞委员建议,国家应加大理论创新的投入,让高校科研院所提升理论高度。大企业加大应用技术研发投入,创造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更多的中小企业发挥产品创新优势,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迅速扩大产业规模。

  “一个省份研发能力的高低在于科研人才。”省人大代表杨春波认为,年轻人最看重的是发展机遇和空间。他建议,政府大力扶持培养本地明星企业,打造本土品牌企业,让品牌企业成为吸引和留住科研人才的“磁石”。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既要落实到创新链和产业链各环节,也离不开各市地的创新激励政策。省政协委员苏凤仙介绍,2020年,牡丹江市顶住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在财政支出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提升,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498万元,其中,全额配套落实2019和2020年度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028万元,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基地兑现奖补资金470万元。设立“科研担保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专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实现翻番,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苏凤仙委员建议,提升各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围绕重点产业布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做大高新区总量和规模。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合作共建成果落地,引导产学研成果向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