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9日讯 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再创佳绩,共有1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由我省科研单位作为第一单位主持完成的有 10个项目,我省单位参与完成的有7个项目。来自哈尔滨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院士团队完成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 项目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桂冠。

  近年来,我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稳步提升。在此次公布的获奖项目中,我省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

  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完成的8个通用项目中,有7项都获得过省科技一等奖。其中,取得突破的是在农业领域一 个年度里有2个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奖,分别是东北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农用抗生素高效发现新技术及系列新产品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中国水 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鲤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与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完成的有6个项目获奖,参与完成的有 6个项目获奖,共计12项,数量为该校历史最多。

  据了解,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完成的1项专用项目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共出版了专著4部,发表论文188篇,SCI、EI收录136篇,培养硕士、博士生50余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编 的我国首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标准《建筑结构抗震性态设计通则》,支撑并推动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等11部国家及行业规范的编制,引领了我国基于性 态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制,被业内誉为“样板规范”。由哈工大主持完成的“形状记忆和电致活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主动变形机理与力学行为”和“受限控制系统的参 数化设计理论与应用”两个项目均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完成的“高性能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耐高温杂化硅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制 备关键技术”和1项专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完成的1项专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