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实现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加强灵活就业和季节性外出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完善筹资机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机制和多缴多得激励机制。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推动各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管理系统与经办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到2020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推进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工伤保险,探索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到2020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0万人。

  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做好“救急难”工作,更好发挥托底线作用。推进低保户、低收入群众、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全部市(地)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建立政策性新增困难群体应急救助机制,将新增困难群众纳入适用的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加强社会救助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第五章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住房问题,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形成以棚户区改造为主体、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租赁补贴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推动住房保障从实物保障为主向实物和货币保障并重转变,提高货币化保障比例。将公租房覆盖范围扩大到非户籍人口。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实施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铁路等行业棚户区、国有林区(场)棚户区改造工程,到2017年完成14万户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到2020年力争基本完成城镇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完成60万户农村泥草(危)房改造。

  第六章 推进“健康龙江”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促进检查检验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医疗、检验机构,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落实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同等发展政策。

  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构建全面均衡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推进省市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偏远地区急救中心和专科医院建设,全省城镇医疗机构新增床位23.8万张,县域内医疗就诊率达到90%以上。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网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范围,建立医师多点执业管理机制,允许公立医院医生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促进中医药发展。

  专栏27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风险预警、信息化监管等设施,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普及健康教育,实施健康黑龙江省大众体质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到2020年每个市(地)建设6至10个各类全民健身中心,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巩固冰雪体育强省地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产业。

  第七章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注重家庭发展,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政策。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建立适度普惠型残疾人福利体系,落实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12年全免费教育政策,积极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