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互联网+粮食”11大行动计划 全力构建粮食动态信息系统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宋晨曦)加快实现我省粮食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11项“互联网+粮食”行动正在积极推进中。到2020年,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纵向上联国家粮食局、下通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横向与中省直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覆盖省、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的实用安全、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全省粮食动态信息系统。目前,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搭建了电子交易、信息、融资和仓储物流等多个服务平台,发展注册会员2260家、组织粮食交易会456场次,成交粮食2039万吨、成交金额600多亿元、资金结算量1211亿元。
实行“互联网+信息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市场信息分析和省、市、县、企业的四级市场信息监测系统,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发布粮食供求、市场价格和粮食物流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地为政府、企业、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实行“互联网+粮食营销”。以粮食交易所建设为载体,改变传统、分散、封闭的粮食市场营销模式,开展电子订单交易、电子中远期现货交易、网络化电子商务等现代粮食市场营销模式。以粮食现货竞价交易和挂牌交易为核心,有机融合粮食收储加工、物流配送、融资服务、营销网络、市场客户等粮食流通资源,采用统一竞价成交、资金结算、实物交收。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吸纳农户、合作社、经纪人和经营企业通过网络入市交易,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实行“互联网+物流服务”。结合现有粮食交易平台系统、粮食动态信息系统以及大型企业物流网络系统,采集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部门的基础物流信息,建立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全国和区域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提高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依托省政府和省粮食局门户网站,形成统一完整、安全可靠、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和我省粮食流通工作进展情况;规范各类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利用互联网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方便各类经营主体取得合法资质,入市开展经营。
实行“互联网+宏观调控”。依托粮情基础信息采集平台、粮情监测预警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粮油市场监测信息的实时汇聚和动态更新、对短期粮食价格走势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对粮食应急网点信息的动态管理。
实行“互联网+智慧粮库”。在仓储设施专项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全覆盖,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建设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的粮油仓储业务管理体系,实现仓储业务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逐步实现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关联信息自动化采集,赋予库存粮食唯一的“身份标识”,实现粮食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