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百鸟朝凤》剧照图为《百鸟朝凤》剧照

  □本报记者董云平

  连日来,电影制片人方励跪求排片事件引发了各方争议,但著名导演吴天明的绝唱——《百鸟朝凤》的确因此而迎来了逆袭。5月6日上映,一周后,票房仅300余万元,排片仅占1%;而在上周末突飞猛进,截至16日17时,票房已经超过3000万元。

  方励的跪求排片迎来票房逆袭,也引来了业界的热议。事实上,《百鸟朝凤》排片、票房问题并非个例,《钢的琴》《闯入者》等优秀国产艺术电影、类型片,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均折戟沉沙。《百鸟朝凤》因方励的跪求迎来票房逆袭,欣慰之余不免让人感到悲哀。面对现有的“市场至上”的院线排片制度规则,充满情怀的文艺电影,其前途渺茫而堪忧。

  如何让这些关注深层思考、直抵人心的文艺电影在市场中享有应有的尊严和温馨之地,彰显自己的情怀和高雅,无疑值得我们去思考。

  文艺电影PK商业大片,本身就是一种体制上的缺陷

  16日,记者采访省社科院文学所影视研究室副研究员郑薇时,恰巧她刚刚在影院看完《百鸟朝凤》。

  她笑言,“我并不是因为方励的一跪而买票去看电影的,正如我们不能用艺术情怀去替代商业逻辑,不能以商业电影的模式来要求艺术电影一样。因为在电影市场类型化的今天,它们对应着完全不同但会有一部分重叠的消费阶层。这些不同的消费人群导致了票房的一冷一热,这不能怪电影人,不能怪电影院,好像也不能怪观众。也许,文艺电影悲壮地在院线中与商业大片鏖战,本身就是一种体制上的缺陷。”

  郑薇说,当电影《百鸟朝凤》碰上《美国队长3》导致在票房上出现的一冷一热,加上方励的一跪,顿时显出了一丝悲壮的气息。艺术片所遭到的冷遇,并非《百鸟朝凤》一个个案,也不仅是针对国产艺术片,从前不久的电影《推拿》再到两三年前的带着奥斯卡获奖影片光环的《国王的演讲》以及《悲惨世界》,同样票房惨淡。“艺术电影在中国的冷遇,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从中国开始引进好莱坞分账大片后,观众开始在影院大荧幕上接触到各种强调视觉奇观和感官刺激的好莱坞电影,加上相对收入而言的高票价,让大家逐渐在电影消费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那就是极尽奢侈之能事,看电影就一定要看大片,大明星,大制作,最好的大片还得是IMAX的,如果能有3D那就更好了。总之,如果一部电影没有这些标榜它昂贵奢侈的元素那就不能吸引足够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