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道外区的孔继河大爷酷爱雕刻,他家里堆放着几百块大小不一的石头,这些石头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篆体字。孔大爷说,他从没拜过师傅,从十几岁开始专研雕刻已近60年。别看孔大爷这样说,但他的来头可不小,他70年代已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作品,算是那个年代的网红;他还是篆刻圈里的名家;要论资排辈,他还是孔子第69代传人。

  孔大爷72岁,家住道外区宏伟路79号,原是松江电机厂职工。从90年代开始刻国学系列印石,最先篆刻的是《道德经》,刚开始刻的是王弼本,后来又改刻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 帛书老子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叫《德道经》,比王弼本更早,被后人纂改的少。” 帛书老子断断续续刻了10年,一共5491字,刻了233方印石。据孔大爷说,刻《道德经》是被老子无为不争思想吸引。此后,“ 四书 ” 刻了《论语》《孟子》《大学》,“ 五经 ” 刻了《周易》,还刻了《孝经》,唐诗、宋词、元曲各刻了 110 方印石,以及一些楹联等等。

  70年代,孔大爷的作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1974年最先在《哈尔滨日报》发表,后来上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中国书画报》曾用半个版登他的作品,还在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荣宝斋》发表过。据孔大爷说,到目前为止,他六十年来刻了有13000 多块印石。

  孔大爷和国内不少篆刻名家都有交往,像韩天衡、叶一苇、余正。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1985年出版著作《历代印学论文选》,送给孔大爷的这本扉页上,写着 “ 继河印友指正 ”。孔大爷名声在外,上门找他刻印的人就多了。“ 找我刻印可以,你拿石头。凡是花钱的我都不给刻,那是自贬身价。”1983年,哈尔滨举办首届全国篆刻邀请展,黑龙江只请10个人,就有孔大爷。“ 很多协会找我让我入会,我都没入。我什么会、什么组织的都不是,我就自己刻着玩。刻得好不好,拿石头说话。” 孔大爷说。

  “ 不拜师,也没跟任何一个老师学过篆刻,我是以书为师,与石为友。” 孔大爷说。孔大爷从十几岁开始玩篆刻,本来是喜欢画画的,但 “ 宣纸太贵,一角钱一张,画完纸就废了。石头也一角钱,能刻一个月 ”。那时候是60年代,一张儿童电影票才4分钱。篆刻只需要一块石头、一把刀、一张砂纸,刻上了字,磨掉还能接着刻。那时候能找到的资料少,不会篆字就看康熙字典。孔大爷当场给记者演示,在一块2 厘米 ×2厘米见方的印石上刻了四个字 “ 天下为公 ”,也就用了10分钟左右。孔大爷说,刻之前得先画稿,这叫分朱布白,这么多字怎么摆能正好摆满,还能好看,这是关键,也是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