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出路

  艺术院线来救场

  影片数量是关键

  方励和贾樟柯都曾有过打造艺术院线的想法,但未能成行的原因只是“文艺片的数量不够,还撑不起来艺术院线”,目前国内仍只有中国电影资料馆、万国城当代MOMA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艺术影院。而去年出现的虚拟院线面临的也是相似的问题。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今年3月底主办的“踪·迹”影展中,26岁内地青年导演毕赣的电影长篇处女作《路边野餐》售罄,映后交流的现场也座无虚席。协会会长李少红以此为例来证明文艺片其实不能和“没市场”画上等号。“很多人说文艺片不受欢迎,我认为这是个误区。”李少红认为,造成这一误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市场对文艺片观众群的重视度不足,而如何让文艺片观众群体找到属于他们的观影渠道是关键。

  近两年,几乎每次讨论文艺片的市场窘境,就有人呼吁建立为文艺片设立独立的“艺术院线”,这被视为让文艺片观众找到观影渠道、让文艺片冲出票房困境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可截至目前,国内仍只有中国电影资料馆、万国城当代MOMA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艺术影院。

  呼吁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没发展起来?

  方励和贾樟柯都曾有过打造艺术院线的想法。但未能成行的原因只是“文艺片的数量不够,还撑不起来艺术院线”。“想看文艺片的多是影迷级的观众,那么国内现有艺术片的产量肯定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目前每年只有几十部外片能进入国内市场,而且大部分都是商业片,如果今后配额放开了,能让更多优质进口艺术片进入国内,艺术院线才能做得起来。”方励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而去年出现的虚拟院线面临的也是相似的问题。格瓦拉曾尝试过为文艺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做虚拟发行,即格瓦拉把影院剩余的时间租赁过来做虚拟院线,但如何长期持续地提供能够维持足够上座率的文艺片片源也成了问题。“我不可能跟影院经理说,一个月下来只排一部文艺片,他肯定不干。当时我没有找到足够的片子来做,但是我会继续找。”格瓦拉生活网联席CEO张学静曾如此表示。

  大型院线发行商以盈利为主,在这种情况下,陈昌业建议,政府通过建立一定的机制,来推进艺术院线的建立。他将这种院线形容为“博物馆式”的存在。“为何不能把艺术内容性强的电影理解成博物馆中的展品?所有人都会去博物馆吗?不会。博物馆能不能完全商业化?大部分不能。我国大部分博物馆是公共产品,需要公共财政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