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霞 赵华贤)近两年由于自然分娩增多,头颅血肿出现增多、在院观察时间缩短(多为2天左右)、婴儿进食较少,导致黄疸增多。出院后家属重视不够,使有些宝宝得不到及时干预治疗,致使黄疸持续时间长,增加了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风险。下面我们请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赵华贤主任和大家聊聊宝宝有了黄疸怎么办。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在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二、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赵华贤主任介绍说,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多种,以下几种比较常见:

  (1)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脐炎、腹泻、尿路感染;

  (2)宫内感染,如巨细胞包涵体病、单纯疱疹、肝炎、先天性风疹等感染;

  (3)溶血性疾病,如母婴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等;

  (4)闭合性出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等;

  (5)药物引起,如磺胺类、四环素类、呋喃类、Vit K3等;

  (6)另外,胎便排出延迟、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母乳性黄疸、遗传代谢疾病等都会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三、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

  ① 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 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

  ③ 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

  ④ 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

  黄疸程度:除面部、躯干外,还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黄。

  黄疸颜色: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桔黄或金黄色;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暗绿色或阴黄。

  伴随表现: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肝脾大、出血点、水肿、心衰。感染性黄疸多伴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及体征。梗阻性黄疸多伴肝肿大,大便色发白,尿色黄。

  全身症状:重症黄疸时可发生,表现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易激惹、高声尖叫、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等。

  四、如果宝宝患新生儿黄疸应注意哪些方面?

  1、宝宝生后3-4小时即给予喂养,让母亲给宝宝进行有效的早吸吮,使母乳早分泌。一日8-12次喂养,间隔2-3小时,喂养充足后使胎便早排、能减少黄疸的出现。

  2、生理性黄疸多出现于生后2-3天,生后7天左右为高峰期,生后两周内消退。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对O型血的孕母产时利用脐带血进行“新生儿溶血”筛查,对筛查阳性的宝宝进行早期监测胆红素、早期蓝光照射,很好地控制了溶血的进展。

  3、母乳性黄疸多见于足月、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发生在生理性黄疸时间范围,胆红素高于生理性黄疸值,消退时间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大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正常,无贫血。早发型(一周以内)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避免喂糖水)、口服药物即可控制。晚发型(7-14天以上)可暂停母乳48-72小时、口服消黄药物、蓝光照射等干预措施可控制。母乳性黄疸最长可持续2-3个月,预后较好。

  赵华贤主任提醒家长朋友:

  (1)宝宝出生早期若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一定及时添加配方奶。

  (2)顺产的宝宝回家较早,家属一定注意孩子的黄疸情况,若有黄疸出现,需于出院后2-3天到出生医院进行“胆红素监测”,以防延误治疗时机。

  (3)若宝宝携带退黄药出院,家属要按时、按量给宝宝喂药,使黄疸有效控制,防止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4)对那些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反复不退的母乳性黄疸,建议母亲与宝宝一起口服退黄药物5-7天,可有效控制。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