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旅游形态依托的吸引物是不同的,观光旅游依托的是景观,度假旅游依托的是环境。当度假旅游特别是由气候条件促成的避暑旅游成为一种需求时,伊春凭借其优质的气候和环境,将呈现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避暑资源富集的东北地区更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在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挖掘避暑旅游资源、创新发展避暑旅游,笔者试以黑龙江省伊春市这个避暑养生资源富集城市为切口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不同的旅游形态依托的吸引物是不同的,观光旅游依托的是景观,度假旅游依托的是环境。当度假旅游特别是由气候条件促成的避暑旅游成为一种需求时,伊春凭借其优质的气候和环境,将呈现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伊春森林覆盖率达82.2%,夏季平均气温仅22℃,是绝佳的避暑天堂。伊春目前拥有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3.2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如此高等级、高密度的自然旅游资源,实属罕见。特别是这里孕育了种类繁多、分布相对集中、疗效显著的野生药材300多种,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按照中医药“药膳同源”理论,可以研制开发出风味独特的养生系列药膳药饮,丰富产品和体验。

  伊春是小兴安岭林区转产转型发展的缩影。实践表明,对于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不适宜大规模集约化工业发展的林区,可以通过旅游化的发展方式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形成比较优势。下一步,伊春推动避暑旅游发展应着重关注5个方面:

  第一,要构建避暑旅游的空间体系和基地建设。旅游产业是与旅游空间相依托的,避暑旅游必须有特定空间来支撑。要发展避暑旅游,必须建立完整的避暑空间和基地,如避暑旅游特色小镇、避暑露营地、避暑度假区,以及风景道、绿道、运动基地、滑翔基地等,使这些空间形态成为避暑旅游的空间依托,共同构筑避暑旅游目的地。

  第二,要构建与避暑旅游相适应的旅游产业链。避暑旅游内容极其丰富,如避暑运动、冰上运动、避暑文化、避暑研学、避暑观光、避暑专项活动等。面对旅游者不断升级的需求,避暑旅游要持续创新,首先是探索自然景观新玩法,从观赏到感受,再到深度参与;其次是打造避暑新体验,在现有避暑文化节庆活动基础上,对避暑主题产品进行深度挖掘,形成避暑旅游产品系。

  第三,要探索避暑旅游的开发模式。避暑旅游如何开发、以什么模式进行开发是重要问题。如林区和山地资源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其开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资源环境较为脆弱,一旦形成破坏便难以恢复。因此,确定合理的山地度假旅游开发模式非常关键。从开发战略安排上,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点开发;从开发时序上,要统一目标,分阶段开发;从开发机制上,要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主体;从开发经营上,要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开发体系。

  第四,要创造避暑旅游的生活方式。避暑旅游除了气候感受之外,追求的是放松,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获得生理和心理放松。避暑旅游的性质决定了人们的旅游方式不再是以往的“快餐式”旅游。为了平衡好游客“求新”与“放松”的心理,避暑产品需要实现主题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在养生方面,可以借助先天的自然条件修建康体养生休闲景区,开展森林温泉、山间森林瑜伽、山间森林文化养生等活动。在户外运动方面,设置徒步、漂流、林地探险、露营、滑雪、溯溪、骑马、攀岩、山地摩托等。在配套接待设施方面,要做到与户外运动补充协调,如修建游泳池、室内球场、室内淋浴等。在度假设施方面,要建设一些与山地资源环境相和谐的度假山庄、林庄和主题酒店、民宿等。在休闲设施方面,要建设一些休闲街区、购物街区,布置一些休闲业态。

  第五,要推动住宿业革命。大众旅游时代,随着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住宿业从旅游的配角转向主角,成为旅游产业核心。以民宿、主题酒店、精品酒店、露营地以及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非标准住宿业态快速发展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要形成星级标准、品牌标准和非标准住宿三种形式并存的住宿业格局。张辉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