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逊海 徐旭 周汐遥)近日,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消化内科主任史立军教授应用电子结肠镜,成功为一名患者切除3厘米*10厘米罕见结肠巨大囊肿。患者于一周后顺利出院。

  消化道囊肿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随着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和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囊肿的发现和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囊肿属于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既往临床多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硬化剂注射或开窗去顶、高频圈套电切等手段进行治疗。

  史立军教授介绍,由于这些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难以完整切除病变,往往存在囊壁残留。术后囊肿极易复发:此外尼龙绳套扎及硬化剂注射无法准确获得病理诊断资料。近10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ESD)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对消化道SMT的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ESD可以达到病灶的完整切除,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39岁的孙先生经常感觉腹痛、腹泻,但每次排便的量少,次数却很多。几天前,孙先生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消化内科就诊。经过结肠镜检查,在距离肛门大概60厘米的地方发现一个大小约为3厘米*10厘米的结肠巨大囊肿。由于囊肿的体积较大,已经影响了肠部内容物的排出,从而导致孙先生出现了腹部疼等症状。经过科室内部讨论并与病人沟通后,史立军教授带领尹逊海、李雯、于琪应用电子结肠镜为该患者进行结肠巨大囊肿切除。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干净利索地将肿物切除。患者无明显不适,并于一周后顺利出院。

  史立军教授建议,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展,过去必须经由开腹手术的一些疾病已经可以在胃肠镜下切除,或者与腹腔镜进行双镜联合治疗。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微创、保留器官完整性,术后恢复快,而且节省开支的优点,受到广大病患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