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陈女士有高度近视,伴有后巩膜葡萄肿,同时黄斑裂孔直径大于1000微米,属于难治性黄斑裂孔,而且又是二次手术的患者,此时黄斑区的手术更是如履薄冰。陈女士慕名找到哈医大一院苏颖教授,苏颖教授决定迎难而上,在取出硅油的同时解决这个巨大的隐患——黄斑裂孔。2021年8月12日来到哈医大一院眼科门诊进行术后复查,令陈女士激动的是困扰了她近一年之久的黄斑裂孔已成功封闭。

  陈女士的病情十分复杂,她同时患有并发性白内障、高度近视,并伴有后巩膜葡萄肿。今年2月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伴视物变形就诊,诊断为右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微创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硅油填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但黄斑裂孔一直未闭合。今年7月,经过复查陈女士的视网膜已复位稳定,苏颖教授决定迎难而上,在取出硅油的同时解决这个巨大的隐患——黄斑裂孔。由于陈女士黄斑裂孔直径达到1183微米,属于巨大黄斑裂孔,且已经接受过内界膜剥除手术,无法进行常规的内界膜翻转覆盖或填塞手术,经苏颖教授团队商讨,陈女士同时患有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可选择在术中白内障摘除的同时,利用自体晶状体前囊膜替代内界膜修复黄斑裂孔,行右眼硅油取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自体晶状体囊膜移植(LCFT)+空气填充手术,在修复难治性黄斑裂孔的同时一举解决并发性白内障。

  苏颖教授介绍,黄斑区是视网膜上最薄且视力最敏感区,结构精密,任何累及黄斑区的病变都会引起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永久丧失。陈女士黄斑裂孔解剖愈合率较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任何的出血或损伤都会影响患者的视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或翻转覆盖手术是目前较常用的治疗手段,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愈合率和视网膜复位率。但本例患者首次手术时内界膜已剥除,根据文献报道晶体囊膜可替代内界膜进行黄斑裂孔的修复,并提供视网膜细胞迁移修复的支架。苏颖教授及其团队在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后,为陈女士进行了手术,首先,在为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保留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将晶状体前囊膜置入灭菌蒸馏水浸泡20min,再置入复方氯化钠中浸泡,去除晶状体上皮细胞。常规取出玻璃体腔硅油后,修剪晶体前囊膜至合适大小,吲哚氰绿染色,提高囊膜可见度,重水辅助下将晶状体前囊膜覆盖于黄斑裂孔,滴入自体血,玻璃体腔空气填充。每一个步骤都精准完成,成功封闭了黄斑裂孔,术后患者视力提高,视物变形消失。

术前直径1183微米的黄斑裂孔术前直径1183微米的黄斑裂孔
术中晶状体囊膜染色术中晶状体囊膜染色
术后黄斑裂孔成功封闭术后黄斑裂孔成功封闭

  苏颖教授介绍,黄斑裂孔是严重影响患者中心视力的眼底疾病,尤其是患有高度近视的患者,黄斑裂孔容易引起视网膜脱离,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降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难治性黄斑裂孔包括大直径黄斑裂孔、既往手术后黄斑裂孔不能闭合以及手术后黄斑裂孔再开放、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外伤性黄斑裂孔以及继发性黄斑裂孔等,术后裂孔闭合率低、预后较差,其治疗对眼底外科医师是一个挑战。而晶状体囊膜移植(LCFT)加全血覆盖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取材容易,可成功替代内界膜。自开展第一例晶状体囊膜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以来,苏颖教授团队已完成四例自体晶状体囊膜移植及一例异体晶状体囊膜移植手术,均成功封闭黄斑裂孔,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石焕琦 周汐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