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完成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此项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对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手术的空白,标志着医院介入诊疗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术前经右心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严重狭窄术前经右心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严重狭窄

  申女士今年43岁,多年前因活动时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就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因当时症状不明显所以未进行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申女士逐渐出现活动耐力差,运动时出现明显的乏力、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近一个月以来,上诉症状越来越严重。患者前往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三科门诊就诊。

  心血管内三科主任张国春接诊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经查体后发现,患者心脏杂音非常明显,随后又为其进行了心脏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申女士的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开放受限、跨瓣压54mmHg、肺动脉主干窄后扩张内径达54mm、肺动脉瓣瓣口流速366cm/s。结合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张国春主任诊断申女士为: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窄后扩张,且病情已经非常严重,需要立即接受治疗。

图左:术中狭窄肺动脉瓣将球囊扩张导管压出切迹      图右:术中进行3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图左:术中狭窄肺动脉瓣将球囊扩张导管压出切迹      图右:术中进行3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

  在明确诊断后,张国春主任经过全面评估,决定利用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微创治疗——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来解决患者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问题。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介入团队及导管室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历时一小时顺利完成。肺动脉瓣狭窄扩张前,患者的右心室压力为90/10mmHg。扩张后右心室压力为48/10mmHg,右心室压力明显降低。复查心脏彩超显示,肺动脉瓣无狭窄、跨瓣压6mmHg、肺动脉瓣瓣口流速118cm/s。术后申女士感觉良好,长久以来感觉压在前胸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被搬走了。

术后肺动脉瓣狭窄解除术后肺动脉瓣狭窄解除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主任张国春介绍,与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效果一般相比,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肺动脉瓣重度狭窄首选方法。其住院周期短、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此次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三科成功完成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填补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对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手术的空白。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顺利开展后,将进入常态化,帮助更多患者解除“心”头之痛。

  什么是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是一种常见类型,约有20%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有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由三个薄而柔韧的瓣叶组成,宛如一个柔韧的“单向阀”,当右心室收缩时,正常肺动脉瓣叶自如开放,血液进入肺动脉;右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使得射出的血流不再倒流回右心室。

  肺动脉瓣狭窄是由于肺动脉瓣病变导致的右心室到肺动脉血流受阻的情况。肺动脉瓣狭窄时,右心室必须更努力地做功,才能将血流射出。作为补偿,右心室(心肌)逐渐肥厚,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右心功能衰竭;患者表现为劳动耐力差、乏力和劳累后心悸、气急等症状;重度狭窄者可有头晕或剧烈运动后昏厥发作;伴有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时,病人的口唇及四肢指(趾)端可出现发绀、杵状指(趾)。

  什么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对大部分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在40mmHg以上者,经皮导管球囊扩张属于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典型的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效果很好。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效果也不错。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导管

  (1)机制

  球囊充盈时可产生高达3个大气压的压力,利用向球囊内加压对狭窄的瓣口产生的张力而引起狭窄的膜撕裂,从而解除肺动脉瓣狭窄。

  (2)适应证

  ①右心导管检查发现右室的收缩压>60mmHg或跨肺动脉压差≥40mmHg。

  ②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均提示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肥厚或伴有劳损等。

  (3)并发症

  常见有心律失常、肺动脉瓣反流、肺动脉损伤及右室流出道的痉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