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活“牛经济” 甘南人找到“致富密码”

  来源:黑龙江日报

  甘南县欢喜牲畜交易市场。

  高成(左)正在帮客户“相牛”。

  肖宏雨正在自家的“托牛所”里饮牛。

  牛声哞哞,人头攒动。盛夏时节,甘南县欢喜牲畜交易市场一派忙碌,南来北往的客商纷至沓来,询价、议价、开票、装车……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肉牛被运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甘南县甘南镇欢喜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作为东北三省最大的欢喜牲畜交易市场的良好口碑,积极推动链条延伸,欢喜黄肉牛产业衍生出中介、托管、餐饮、住宿等13个经济业态,带动近千人捧起“牛饭碗”。

  A

  “牛经纪人”尽享“牛经济”红利

  “那头牛最低多少钱?”

  “对,就是那头毛色最亮的,再便宜点就要了!”

  ……

  7月31日,周三,8时58分,甘南县欢喜牲畜交易市场准时开市,“牛经纪人”高成带着提前联系好的客户冲进场内,开启了抢牛大战。作为有着12年从业经历的老“经纪人”,高成有着不错的口碑,找他帮忙“相牛”的客户络绎不绝。

  “这牛好不好,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信任我,我每头牛收100元到200元的服务费。”高成告诉记者,依托欢喜牲畜交易市场的巨大客流量,作为一名“牛经纪人”每年能收入30万元。

  “他们不只是充当‘中介’角色,很多时候遇到价格合适的牛,自己也会把它留下来,等到下个集市赚取差价。”甘南县欢喜村村委会主任苏强说,欢喜牲畜交易市场每周一、周三和周五开市,客流量和交易量都非常大,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目前,欢喜村的“牛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195人,年均收入超过18万元。

  B

  “托牛所”做强托管服务促增收

  每到交易日的前一天,客商们就把牛拉来了,需要有地方放牛。这个集市没卖完,路远的客商再把牛拉回去成本太高,还是需要找地方放牛。觅到商机的欢喜村村民肖宏雨,开起了全村第一家“托牛所”。

  “托牛所”,顾名思义就是看护牛的场所。肖宏雨把自家600多平方米的院子进行了改造,建设了三个圈舍,可以一次性存放300头牛,既解决了客商们的难题,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一头牛每天收15元的管理费,我负责喂些水和草料,再清理下圈舍就可以了。”肖宏雨介绍,凭借欢喜牲畜交易市场巨大的客流量,只“托牛所”一项,每年他就增收10万元。

  目前,欢喜村已有11家“托牛所”,村民们利用自家庭院的空闲地块建设圈舍,为往来的客商提供牛只托管服务,每年户均增收5.5万元。

  C

  餐饮住宿“一条龙”

  “这里环境不错,很干净,价格公道,住在这儿特别踏实……”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客商潘长利每个月都要来欢喜村几趟,每次都住在村里张春兰家的民宿。据了解,村民张春兰2017年将自家房屋改建成民宿,共计26个房间,每个集市基本都住满,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元左右。

  每天上午11时左右,欢喜村石玲家的小餐馆就忙碌起来。这间开在欢喜牲畜交易市场里面的快餐店是客商们的“最爱”。石玲对记者说:“我这个店能放9张桌,到饭点很快就坐满了,而且因为主打的是快餐,所以翻台很快,每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目前欢喜村有民宿9家,年均收入2万元;饭店15家,年均收入10万元,每年带动75人在此务工,年均工资达到1.2万元。

  欢喜村党支部书记高强告诉记者,目前在欢喜牲畜交易市场经营小百货的摊位共有10家,每个摊位每年能够增收1.2万元,经营马具的共有5家,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饮料、小食品、缰绳、鞭子……只要“牛市”里用得到的,这里基本都有。

  目前欢喜牲畜交易市场每个集市能吸引4000多名客商前来交易,日交易量达5000头(匹),交易额5000万元左右,年交易量达40万头(匹),交易额达40亿元。

  依托欢喜牲畜交易市场的便利条件,甘南县餐饮业也红红火火。近年来,城内涌现出41家烧烤门店,诱人的烤牛肉香飘四海,吸引许多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

  因牛而兴,因牛而旺。欢喜牲畜交易市场的发展,给附近村民增收带来新机遇,除餐饮、住宿、中介、托管、小商品及马具销售外,还带动物流运输、饲料饲草、兽药等近40家店铺,每年仅欢喜村就能实现增收40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