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反哺农业——

  才能成就“新农业”

  今日中国农业,已经不需要伪学者和伪权威们仍然再以无高端战略、无清晰模式、无明确路径的空洞说辞来谈“工业反哺农业”了,中国农业事实上己经进入了一个必须依靠工业反哺才可能实现农业振兴的“新农业”历史发展阶段。

  创联新农业智库给“新农业”的准确定义是“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新农业”,更准确定义是“大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新的大农业”。

  如果工业、商业不能有效反哺农业,如果工商领域积累、沉淀的多重生产力要素、特别是优秀企业家资源、大企业组织资源以及其携带的人才、文化、资本、体制、模式、管理、理念、价值观等要素不能进入农业和农村,不能带领农户创造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的全新跨越,则中国农业现代化就是一个空泛的说辞而根本不可能实现,或者说要再等上四十年。

  现实情况是,中国等不起,中国的国情等不起,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等不起。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其它三个现代化也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中国广大农村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还会持续恶化;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农业的面源污染和农村自然生态危机还会进一步加剧;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内需拉动就还会相当乏力、国家经济基本面就还会持续低迷乃至出现经济衰退……

  这就需要我们清醒审视;怎样才能实现多重能动要素在农村融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依据国情和民情,怎样又好又快的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为中国工业现代化贡献了三十年的中国农业,已经到了急需工业反哺的非常关头;为中国城市现代化贡献了三十年的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广大粮农也己熬到了一个急需城市资源帮助的非常关头。工业反哺农业,必须在反哺模式和反哺路径上有效落地。必须呈现出高水平的的顶层设计。不能再“天上有云,地上没路”,看不清这一点还谈农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还谈农村,就是妄谈,就是胡扯。

  五大发展理念—

  必须在农业产业政策上贯穿

  五中全会己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同时又进一步强调“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可是,与五中全会闭幕相隔三天,《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出台,不但没有鼓励优化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配置,没有对应的融合理念及举措出台,政策解读仍然是5年前的老调子:“一定要防止一些人以搞农业的名义到农村大量租赁土地后搞非农建设、搞“非粮化”,对资本下乡,一定要扎好防范风险的篱笆”。把资本当洪水猛兽,党中央核心领导层的战略理念,在政府高层政策主管部门遭遇肠梗阻,农业政策执行性文件全然我行我素。继续大力排斥资本而不是大加引导,更没有当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生产力要素去大力挖掘、培育和弘扬。

  大禹治水,宜堵则堵,宜疏则疏,这对于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的主粮产业,工商资本不但不是洪水猛兽,反而应成为最重要的创新创造资源,关键在结合点。工业反哺农业,资本不去,人才不去,文化不去,组织不去,拿什么哺?凭什么就认定资本去了就一定以租赁的方式拿地?凭什么就认定资本入农一定搞非农化、非粮化?一定要与农民争利?

  为什么不可以在制定出底线约束和法规保障条件下大张旗鼓地鼓励工商资本务农?为什么看不到企业家资源和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可能产生的巨大价值?为什么看不到人才、文化、资本与农民土地联结后,通过企业家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国家整体经济基本面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创新创造潜质?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视察重庆时强调“要崇尚创新引领发展,注重协调把握大局,倡导绿色回应民声,厚植开放互利共赢、推进共享、殷惠百姓”、“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学习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就要落实到执行层面,就需要我们的农业政策理论主管部门下决心革自己的命,彻底根除自己的陈旧思想,否则必然阻碍农业变革,继而影响到广大粮农的幸福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