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王雪峰教授团队利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实时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肿瘤荧光显微镜精准显微操作,为61岁的李先生(化名)实施了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语言与运动功能。
据悉,李先生入院1月前反复出现语言表达困难。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额顶叶胶质瘤。由于病灶位于关键功能区,手术难度高,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必须严密保护语言和运动功能,术后有瘫痪和失语的风险。李先生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王雪峰教授,王雪峰教授告知李先生可以通过先进的术中定位以及神经功能监测保留语言和运动功能,李先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患者住院后,经过系统的问诊查体以及多模态精准评估,王雪峰教授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手术策略,为李先生进行了机器人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肿瘤荧光显微镜辅助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治疗。术中应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精准操作,为术者规划最优切除路径,毫米级精准定位肿瘤边界。使用术中电生理监测全程护航,确保切除范围始终避开关键功能区,全程动态评估神经功能完整性。同时术中超声实时评估肿瘤边界与残留,与机器人互为补充,在手术进程中,反复使用高频术中超声动态观察肿瘤切除范围,最大程度降低功能损伤风险。
术后第二天,李先生顺利清醒,肢体活动完全正常,语言交流顺畅。术后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除。看着李先生病情逐渐好转的状态,他的家人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眼中流出了欣慰的泪水。



据王雪峰教授介绍:多模态监测+智能手术体系是我科针对功能区脑肿瘤患者打造的“全周期安全管理模式”,从术前评估到术中监测,再到术后康复全程覆盖,显著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神经外科机器人:精准定位肿瘤与功能区,术中实时引导;高精度路径规划+微创稳定操作;术中电生理监测:动态功能评估,实时发现并预警潜在功能损伤;术中超声:动态评估肿瘤边界与残留,及时优化手术策略;肿瘤荧光显微镜:显微手术下精准切除恶性肿瘤。
机器人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肿瘤荧光显微镜辅助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让功能区脑肿瘤患者告别“保命还是保功能”的艰难抉择,在战胜病魔的同时,留住微笑、行动与表达的权利。
专业团队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优势。
-
科室拥有高年资主任医师团队,长期专注功能区脑胶质瘤、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复杂病变的手术治疗。
-
配备神经外科机器人、术中超声、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肿瘤荧光显微镜等国际领先设备,实现精准评估+智能手术+实时监测的多模态一体化诊疗体系。
-
与影像科、麻醉科、康复科紧密协作,形成完整的多学科MDT诊疗模式,为每位功能区肿瘤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精准手术方案。
王雪峰
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神经外科主任
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颅底学组组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分会神经外科学组组长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颅底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颅神经疾病专科联盟主席
黑龙江省老年学学会脑血管病整合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高雪婷
技师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
专业擅长:
201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曾多次到北京天坛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修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外科机器人专业,擅长神经外科机器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工作,掌握神经外科机器人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的最新进展及监测方法。目前监测范围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听神经瘤、面肌痉挛、脑干及后颅窝占位、功能区肿瘤、癫痫病灶切除、颅内动脉瘤夹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动静脉畸形切除、脊柱矫形、椎间盘手术、椎管内肿瘤、脊髓血管畸形等多种手术,是我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骨干力量。
精准微创 保功能 有温度
——功能区肿瘤患者信赖的专业团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0451-85939820
地址:哈尔滨市颐园街37号4号楼19楼B区 (来源:哈医大四院)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黑龙江官方微信(sinahlj)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