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膳食结构及营养成分通过肠道微生物组调控人体代谢、免疫的作用与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承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李悦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汇聚山东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校,组建涵盖心血管病学、公共卫生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该项目聚焦解析膳食结构及营养成分通过肠道微生物组调控宿主代谢免疫网络的分子机制,旨在揭示膳食干预影响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类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共性规律,为发展基于肠道菌群调控的精准营养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濡ょ姷鍋涢悘婵嬪箟閿燂拷

  项目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国民营养状况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改革开放初期8亿人面临粮食短缺,到21世纪实现14亿人食物供给充足。这一变迁不仅标志着饮食保障能力的飞跃,更伴随着膳食结构与营养摄入模式的深刻转变。当前国人盐、脂质摄入过量、全谷物及蔬菜摄入不足等膳食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导致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类疾病等慢性疾病高发的关键危险因素。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作为“第二基因组”的重要功能逐渐被揭示,其与膳食营养的交互作用机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表明,膳食成分可通过直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宿主免疫代谢稳态,在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该项目的启动为“膳食营养-肠道微生物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启动会现场

  启动会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项目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钱韦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执行院长王亚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孙英贤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姜毓君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鲁向锋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研究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李颖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潘振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力明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与会专家合影与会专家合影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教授指出,此次李悦教授团队成功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标志着我校在肠道微生物组、代谢免疫与营养健康交叉学科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该项目的立项实施,不仅彰显了哈医大“主动健康”科研战略与国家重大需求的深度契合,更为龙江寒地医学创新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学校将全力支持团队在膳食-菌群互作机制研究上取得原创性突破,为慢性病防治提供新手段。季勇校长在启动会上特别强调,衷心期待各位专家以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和深耕领域的学术造诣,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进行全方位精准把脉。相信通过专家深入探讨,必将为项目的实施破解瓶颈、打破壁垒、校准航向。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致辞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致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孙备致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孙备致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孙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之一,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平台,近年来,李悦教授团队在肠道微生物组与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此次项目的启动是哈医大一院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项目团队与研究方向

  在项目启动会上,李悦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向与会专家系统介绍了项目背景、技术路线以及组织实施方案。他着重阐述了“膳食-肠道菌群-宿主代谢免疫网络”三位一体的创新研究框架,指出该项目将通过建立多组学关联分析模型,揭示膳食结构及营养成分与肠道微生物组的互作规律及其对代谢性疾病、免疫类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控机制。为保障研究规范性,项目组设立责任专家及同行专家管理体系,负责全过程质量把控,并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李悦教授汇报项目总体情况李悦教授汇报项目总体情况
李悦教授、张群业教授、王丽蕊教授、吴岳教授汇报课题情况李悦教授、张群业教授、王丽蕊教授、吴岳教授汇报课题情况

  在听取项目汇报后,与会专家对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施的可行性给予充分肯定,并在临床队列优化、数据采集、对接流程及临床转化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参会专家指导课题参会专家指导课题

  李悦教授表示项目组将基于专家意见,以临床队列优化为基石,强化多组学协同创新,聚焦关键机制阐释,全力推进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季勇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该项目将为我国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类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期待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哈医大一院 赵鑫博)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黑龙江官方微信(sinah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