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被骗损失30万

  类似的手段,并不是什么新骗术。可最近半个月里,我市竟有6名市民被假儿子给骗了,涉案金额近30万元。6起案件中,经济损失最少的7000元,最多的高达10余万元。受害人中有4名女性、2名男性,平均年龄64岁,其中,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已经75岁高龄。

  由此可以看出,此类骗术专挑高龄老人下手。而且,骗子编造的谎话多是违法乱纪或急需施救,不容人多想。骗子或盲打电话,或从网络上获取了受害人信息定向施骗。他们采取冒充以及粉饰角色的方式,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另外,老年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大多数人内心单纯、善良,戒备心较弱,容易轻信他人。所以,老人经常成为骗子的目标人群。另外,假借儿子身份,更容易拟造犯罪事实。老人脑中多留有儿子年轻时容易惹事的印象,增加了可信度。

  据高新公安分局刑侦四队副大队长王刚介绍,针对留守老人实施的诈骗犯罪一般利用老人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思念等心理,而且常年在外生活的子女与老人联系较少,双方之间信息不畅,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预防此类诈骗犯罪,一是在外工作、生活的子女要和父母保持联系,多沟通,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常回家看看。二是适当控制老人手中可用以支配的钱财,包括银行卡之类,最好是在自己手机上,开通银行短信提醒功能。三是司法机关应加大农村地区诈骗犯罪宣传,选取典型案例把庭审开到村舍地头,增强老人的法律意识和防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防止老人上当受骗,避免财产损失。

  链接

  常见的电话诈骗方式

  骗局1:有人打电话称,您家人在某地生急病或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让您把钱打到银行账号上。

  骗局2:如果您接到未知的电话号码,或响过两下就挂断的电话,一定不要回复。

  骗局3:有人打电话说是你的领导,让你到他办公室去,挂断电话30秒后又打电话说有客人,不用到办公室了,需要你先打钱到指定银行卡,以招待客人、公务为理由,让你直接找某部门领导要钱。

  骗局4:有人打电话冒充公安局(有时电话号码会显示“区号+110”),称有一个所谓的“重大刑事案件”需要协助调查,要求接听群众说出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存折密码及其他相关信息,并要求事主将资金转移到指定“安全账户”内。

  骗局5:嫌疑人主动拨打事主电话,并让事主凭听到的声音猜测他(她)是事主某位朋友或亲属。取得事主信任后,嫌疑人以其在途中遭遇意外或者家人生病急需用钱为名,让事主汇钱到其账号。

  骗局6:“您好,这里是中国电信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您的电话费这几个月共多收了XX元,如确认退费请按……”

  骗局7:“您好,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您拨打XX收听。”

  骗局8:“我在外地出差,我的手机很快就没有话费了,麻烦你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与密码。”

  骗局9:有人打电话称,你的孩子被绑架,并索要赎金,电话中,甚至还出现了孩子的哭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