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日讯(记者李宝森)哈尔滨将树立大健康卫生理念,不断深化卫生计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转变。到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15岁,比2015年提高1.48岁。这是记者在4日召开的哈尔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了解,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服务能力,全市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目前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67岁。哈尔滨市规划未来5年将把这一数据提升到79.15岁。为此,哈尔滨市将大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在缓解了“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后,今年将开始实现从保障医疗服务到保障健康服务的转变。

  哈尔滨市将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近日,哈尔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市第一医院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作为改革试点,从医院编制结构、人事自主权、政府投入、监管机制等方面探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

  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方面,哈尔滨将探索建立居民向家庭医生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和政府向家庭医生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新机制;落实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同时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分级诊疗试点病种,落实签约服务、价格调控、医保支持等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患者向基层合理流动;健全医保体系,今年把新农合筹资标准从470元提高到560元,报销比例稳定在75%以上。

  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哈尔滨出台了2016-2020年《哈尔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完善以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为主体架构的新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并完善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建设健康管理联合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平台,整合疾病防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妇幼保健、中医等服务能力,建立健康管理体系、信息平台体系和服务网络体系,构建起健康管理新机制;全力建设卫生设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187个基本建设项目,包括新增的128个和在建的59个项目。新的妇儿医疗大楼已经规划完毕,资金基本落实,很快将着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