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晚报

  原标题:爬大桥,挎相机,救心丸搁过期|93 岁酷奶奶活成段子手,你还有啥理由丧?

  新晚报记者 王坤 李玥 文 / 摄 / 视频拍摄 / 视频制作

  她,名叫张瑛,今年93岁高龄。

  在哈尔滨,“ 江湖 ” 封号 “ 老太君 ”。她的经典名言是:“ 哈尔滨有两个‘老家伙’跟我同岁:一个是文庙、一个是霁虹桥。”

  大部分同龄人,要么不在了、要么下不来床。可她却越来越 “ 年轻 ”,哈尔滨零下二十多度,就穿了件鸭绒服、蹬着双老式布棉鞋,整天斜挎一只巨沉的碎花布包,能一口气爬上老年大学 6 层楼上课,能倒几趟公交去拍片,还能和影友在微信群里开会 …… 每天 “ 档期 ” 满满。

  她是哈尔滨民间摄影圈内的明星。比她挎相机时间还长的可不多。她从 1959 年就开始拍照片,到目前为止拍了七八万张 “ 哈尔滨 ”。她有着难以想象的矫健身手,只有一米五几的个头,而且驼背,去拍雪乡,居然徒手爬雪坡。她拍东江桥,返程没车了,“ 腿 ” 了好几公里;拍公园,人家关门了,她能从大门底下的缝里爬出来 ……

她居然还是个 “ 把岁月活成段子 ” 的酷奶奶。她居然还是个 “ 把岁月活成段子 ” 的酷奶奶。

  1959 年,三十出头的张瑛被派到北京出差。这么年轻就能坐卧铺去北京,还是去人民大会堂,老太君一说起当年的风光事儿,皱巴脸上就直放光。

  “ 当时我老伴说,你多拍点儿照片。我说,搁啥拍?他没吱声。我认为他就是默许了呗 ……” 一到北京,张瑛直奔商店买了台海鸥相机,斥 “ 巨资 ”60 多元,相当于他们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结果,故宫、香山都拍了,回家老伴一看相机,要和她闹离婚。张瑛 “ 妥协 ” 了:“ 你别不要我,我喝一个月高粱面儿粥还不行吗 ……”

  打那起,张瑛就偷偷对那台神秘的 “ 海鸥 ” 上了瘾。她整天把它揣裤兜里,到哪儿都拿出来比划。也不咋会使,更不会构图、调光圈,只会按快门,但她还是迷得不行不行了。那年月日子穷,一卷老式胶卷能拍十三四张,她一卷胶卷能使三四个月。

她 83 岁那年,老伴去世了。她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就像对付完这辈子算了。

  她 83 岁那年,老伴去世了。她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就像对付完这辈子算了。

  结果有一天,她看报纸,哈三中一个女学生的报道引起她的注意。那个女学生说:“ 人一定要为自己点亮一盏灯。” 这句话,彻底 “ 激活 ” 了张瑛身体里潜伏多年的 “ 不羁因子 ”。

  她报名老年大学正规学习摄影,一路从初级班念到高级班,又报名手机摄影和后期制作。她是老年大学的学霸兼 “ 校花 ”,最出名的是课堂笔记——一个用发黄的废旧稿纸装订起来的小本,每堂课下来她都能记满好多篇。

  她酷爱学习,买了电脑和打印机,学五笔打字。然后又出影集,开影展,给影友们分享摄影心得日记,更牛的是她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打字、修片、设计全是自己。

  她的摄影 “ 装备 ”,其实特别 “ 老年风 ”。相机包是她自己手工缝制的布口袋,长焦镜头也有一个布口袋。

  从当年的 “ 海鸥 ” 到现在的微单,她 60 年换了 8 部相机。现在她用微单拍照,嫌单反太沉,不时髦。

  别小看这只磨掉好几块漆的微单,它可是有令人瞠目的灿烂履历——它拍过几万张照片,跟随主人爬过哈尔滨大大小小的桥,逛过 43 所高校,进过十几个领事馆建筑,找过 8 个火车站。

  好多人爱出去拍照片,老太君却坚持只拍哈尔滨。她现在每天就是 “ 拍专题 ”。比如,要拍火车站,就得把哈尔滨的火车站拍全了。有一次为了找舍利屯火车站,她跑了五趟,一趟车去阿城就得花 300 多元。只要为了摄影,她啥都舍得。

  每完成一项 “ 专题 ”,她就以一本 120 元的成本自费印成影集,影集出全了,再开个人影展。

  “ 哈尔滨都没拍完呢,我才不出去呢。好些东西,再不拍就没了。我得把历史留着给孩子们看。”

  老太君收藏的照片里,除了大桥、建筑、大学,最多的就是四个儿女。从孩子们小时候穿补丁裤,到今年 8 月 “ 四世同堂 ” 在壶口瀑布前合影,都是她拍的。甚至当年连女儿女婿婚礼上,她都没稳稳当当拗丈母娘的范儿,而是当起了摄影师。

  每到夏天,老太君必组织全家出游一次。钱儿她出,地儿她选。别人出门,都是小的给老的拍。他们家,是老的给小的拍。

  60 年了,老太君的相机里,藏着对家人满满的爱。

  今年夏天,她设计了一条陕西、北京的红色线路。爬到八达岭长城头儿,有游客一看这驼背老太不用人搀,还总倒换相机镜头,就逗她:“ 老太太挺酷啊,还会拍照片,七十几啦?” 张瑛不高兴了:“ 我七十几?我大儿子都七十多了!”

  现在,93 岁的老太君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她头一天晚上上网查资料,设计好路线,把要拍的东西相关资料打印出来揣包里。第二天出发,包里连水都不带。中午去小馆子对付几口。当然,也不带药。家人给她买的速效救心丸,都放过期了。

  儿女们几乎是以 “ 放养 ” 的方式照顾母亲。他们觉得,母亲喜欢做的,他们必须支持。

  她很少生病。只有一次,觉得腿有点儿疼,住了 4 天院就被人家 “ 撵 ” 出来了。小护士说,说老太太没啥事儿就别占我们床位了,哈哈哈 ……

  采访最后,我们问老太君:“ 您想拍到多大岁数啊?”

  她想了想:“ 九十七八吧。”

  我们问:“ 咋不说一百呢?”

  她一挥手:“ 一百不是争来的,咱不跟岁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