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融合再造城市“新馆藏” | 哈尔滨博物馆带你穿越古今时光

  来源:ZAKER 哈尔滨 记者 封娇 文 / 摄 / 视频拍摄

  失而复得的国宝、齐白石李可染的画作、卢浮宫展出的同期作品、18 世纪法国大师的雕塑、盛行于欧洲皇室贵族的八音盒、世界上第一幅描绘中国的铜版画 ……

  10 月 1 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改建,建筑面积 7 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 3 万多平方米,位于柳树街市委原办公楼的哈尔滨博物馆开馆试运营,众多承载着哈尔滨历史文化、城市人文气质的文物珍藏首次与市民和游客见面。

  在这个让许多哈尔滨人印象深刻的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院落里,市民和游客即可以追寻城市的记忆、品味历史的气息,也可以亲手 “ 触摸 ” 充满故事与情怀的艺术时光。

  一个地点,两个甲子的轮回,众多特色展馆的展示,让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穿越历史与时空印刻在世人心中。

  国宝珍藏首露真容

  从 2019 年 11 月 11 日正式开始改建,到 2020 年 5 月部分展馆陆续开始布展,目前哈尔滨博物馆内已有四个展馆布置完毕正式开馆,这四个展馆分别是位于 2 号楼的哈尔滨文物馆和位于 7 号楼的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当代影像艺术馆和欧洲铜版画收藏馆。

  ▲原始货币

  在古香古色的 2 号楼,记者看到文物馆内的藏品共分三层展示,一层为古代钱币展,二层为清代服饰展,三层为馆藏书画展。

  ▲ “ 承安宝货 ” 一两半银铤

  在一楼的古代钱币展厅正中,有两枚银铤格外引人注目,这两枚银铤就是文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 承安宝货 ”。

  “ 承安宝货 ” 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白银货币,发行地就在包含今天哈尔滨在内的金朝统治地区,因为流通时间短,存世非常稀少,国内至今仅发现 15 枚,哈尔滨文物馆馆藏 3 枚,此次展出了其中的 2 枚。

  ▲光绪蓝纱地平金绣海水云龙纹单袍

  在二楼的清代服饰展区,记者看见许多参观者都围着一件龙袍赞叹不已。

  哈尔滨市博物馆馆长胡雷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一件亲王的龙袍,是一个荷兰人上世纪 60 年代在东北地区民间收来的,当时被海关扣下后就一直存放在文物站保管,现在文物馆建成了终于有了展示的机会。

  ▲齐白石《茨菇青蛙图轴》

  胡雷告诉记者,三楼的书画作品均是哈尔滨图书馆的馆藏,这次是首次与世人见面,其中有齐白石 93 岁时的画作《茨菇青蛙图轴》,还有李可染的《秋牧图》、李苦禅的《八哥图》,以及康有为的《行书七绝游杭黄龙洞横轴》等珍品,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皇室宠爱 “ 穿越时空 ”

  看完了有着浓厚中国文化历史积淀的文物馆,记者来到位于 7 号楼一楼的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十八世纪初的法国油画、深受欧洲皇室贵族追捧与喜爱的手工机械八音盒、 欧洲各时期的古董家具与艺术品 …… 倏忽间令人有种时空穿越之感。

  ▲ 18 世纪中期法国著名雕塑家卡菲利的卡拉拉大理石雕刻

  据工作人员介绍,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共有三个展厅,皆以 “ 时光 ” 为主题,“ 可聆听的时光 ” 机械八音盒代表着十八世纪手工制造业最精尖的工艺,当时一台顶级八音盒的价值甚至可以置换一座城堡;“ 可触摸的时光 ” 是充满故事的宫廷古董家具和艺术品,这其中既有十八世纪法国皇室城堡柜、十九世纪中叶荷兰哥特式古董壁炉,还有 “ 佛朗索瓦一世 ” 铜鎏金大座钟等传世臻品。

  ▲ 18 世纪初法国著名画家弗朗索瓦 · 布歇的经典佳作

  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不仅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古典艺术秀美与实用功能结合所形成的理想美,更能 “ 触摸 ” 到几百年前高雅气派的浪漫主义生活气息;而 “ 可凝视的时光 ” 则是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欧洲各个时期著名画家的油画作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著名雕塑大师的纯铜雕像、卡拉拉大理石雕塑等。这些匠心独运的精美艺术品,色彩富丽奇幻、造型细腻生动,让观者在今天依然可以 “ 凝视 ” 到几百年前尘世间的美与真。

  ▲当代影像艺术馆

  当代影像艺术馆和欧洲铜版画收藏馆均位于 7 号楼的 3 楼。当代影像艺术馆是一座光与影的艺术长廊,展出的作品不仅有国内外摄影家、摄影收藏家、摄影文化学者的作品,也有摄影爱好者的佳作。

  走在馆内,在光与影之间感受技术与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沐浴着森林的清新和温暖的阳光。

  欧洲铜版画收藏馆的主要藏品为 17、18、19 世纪欧洲铜板画、石版画以及木刻。这些铜版画藏品不仅展示着 350 年前对中国文化特征的记载和传播、美丽富庶的中国、俄罗斯雕刻事业发展与欧洲的渊源,更展示着浩大的美好生活画面。

  从首次提出 “ 世界上第一幅描写中国的铜版画 ”,到俄罗斯十九世纪原创失传的铜版画 100 例的研究,欧洲铜版画收藏馆在哈尔滨这座融汇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名城中,向中外游人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境遇。

  通过一个馆了解一座城

  作为哈尔滨市第一座集收藏、展览、公共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类博物馆群,哈尔滨博物馆用近一年的时间对市委原办公楼进行消防、设备、承重等各方面的改造,并依托独特建筑风格设计了展陈内容。

  ▲市委院内办公时期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齐旭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老市委办公区进行适度改造,建成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集群,向哈尔滨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

  “ 办公房间改造成博物馆在全国都很少见,除了藏品的展示外,作为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筑,市委办公楼的原貌其实也是向市民和游客展览的内容之一。”

  齐旭光说,哈尔滨博物馆将分三期建设,一期的四个馆现已开放,二期还有七个馆。

  “ 我们的规划是十四个馆,但又不局限于十四个馆,未来如果有更好的展品补充我们还会再增加展馆。因为考虑到‘十一’黄金周,前期建成的四个馆采取分步开放的办法,进行开馆试运营。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周二到周日上午 9 点至下午 4 点,周一按博物馆的国际惯例闭馆休息。博物馆周边有配套的市政停车场,能够解决参观者的停车问题。”

  ▲市委 1 号楼局部特写

  位于 1 号楼的中苏友好协会纪念馆和 6 号楼的哈尔滨城史馆也即将建成开馆,齐旭光将这两个馆称为哈尔滨博物馆的核心馆。

  “ 称它们为核心馆是因为不管是哈尔滨市民,还是外地的游客,到这儿来首先最想了解的就是哈尔滨的城市历史,通过一个展馆来了解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位于 1 号楼的中苏友好协会纪念馆就是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这栋历经百年风雨、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是哈尔滨这座城市嬗变的一道年轮,是这个城市多元文化的一个印记,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放这座城市浴血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解放后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段优美述说。

  文旅融合的特色篇章

  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城市文化的窗口,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标志。很多游客了解一座城市便是从博物馆出发的,从博物馆来洞悉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战国 · 楚国兽面方耳三足铜鼎

  齐旭光说,在博物馆的建设上,哈尔滨人自己闯出了一个新思路与新想法,用最少的财政投入,对原有的建筑进行施工改造,解决了其他城市面临的新建博物馆远离市中心,服务半径和人口密度较低、交通不便利的问题。

  “ 哈尔滨博物馆充分利用了老市委在道里核心地点的优势,毗邻中央大街,游客也非常多,博物馆的服务与市民是没有距离的。”

  ▲光绪红细纱平金绣八团福寿三多花海水纹单袍(右)

  通过整合哈尔滨市文博场馆的资源,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断开发文博旅游产品,推出了多条极具特色的文博旅游线路。哈尔滨博物馆的开馆不仅为游客们增添了一条特色的文化之旅,作为哈尔滨市对外展示文化底蕴的又一窗口,哈尔滨博物馆还是珍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展现城市文明成果、讲好冰城故事的新平台。

  哈尔滨博物馆的开放进一步提升了哈尔滨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深了市民及国内外游客对这座城市的理解和情感,在促进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清代服饰展

  作为哈尔滨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哈尔滨博物馆还面向广大市民征集珍贵藏品参加展览。

  哈尔滨博物馆不仅是哈尔滨市民身边的博物馆,更是哈尔滨人接待八方宾朋的城市会客厅,因为这里有着这座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交融辉映,有着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历史轨迹,更是生活在这里和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命中的一枚独特印章。

  文中部分图片由哈尔滨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