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肤,沙哑的嗓音,一身深色的休闲装,看上去更显得“土气”。有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土气的村支书,在今年抗洪救灾中,带领广大村民奋战40余天,修好了被洪水冲毁的道路、桥梁、堤坝,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使石筒子沟村在人与自然抗争的“蝶变”中,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叫张金链,48岁,现任尚志市鱼池乡筒子沟村村委会书记,市人大代表。今年夏季,尚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抗洪抢险中,他敢于挺身而出,以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带领村民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一、挺身而出,修建生存路桥
筒子沟村共有13个自然屯。这些屯分别与“蚂蚁河、金沙河、卫东河、石门沟河”相连,可谓“因水而生”。
天有不测风云。七八月份的大暴雨,河流洪水泛滥,筒子沟村7个屯的桥梁、河堤、道路被冲毁,3000余亩农田不同程度受灾。看到这些,张金链痛在心里,彻夜难眠。。。
他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灾后重建方案,他要求全村党员干部越是在困难需要的时候,越要挺身而出。张书记马不停蹄地奔赴市、乡两级政府,汇报村里受灾情况及建桥、修路等所需资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市、乡、村三级联动筹措建桥、修路等资金,帮扶单位,哈尔滨地铁集团伸出援助之手,为筒子沟村、宝山村、河北村援助了修建桥8座便桥的槽钢、工字钢、水泥等物资。资金、物资,有了着落,张书记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7个屯,同时建桥、修路、修河堤,谈何容易?人员吃住、设备进场、安全措施等一些列问题接踵而来,可想而知,他这个村书记面临的压力该有多大!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他不认怂、不退却。他主动与施工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制定工作方案,确保路桥施工中行动的统一和有效性。他带领村委会干部徐德河、胡满圣、石通军等人,每天起早贪黑深入施工现场,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河水湍急,为确保钩机、铲车、吊车、翻斗车作业安全,他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严把每一道作业程序,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他自掏腰包购买卖猪肉、挂面、蔬菜、矿泉水等,并亲自送到施工单位,这种浓浓情、暖暖爱,使在场员工深受鼓舞和激励,大家都称张书记是“好兄弟!”
经过30余天的连续奋战,在9月底前,先后新建了3座钢架桥、4座涵洞桥;修补损毁河堤7处、达2500延长米;修补村损毁村屯路、农田路7000余延长米,为确保十月份农民秋收,打了一场很漂亮仗。


二、重塑农田,砂石难阻希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场洪水将河里大量的泥沙、碎石冲到农田里,该村有16户近5000余平方米农田不同程度损失。
“本来地就少,地里这么多砂石,如果不及时弄出去,明年开春种地可咋办?”村民陈玉权找到张书记苦恼地说。张书记急群众之所急,想与群众之所想。他当机立断地说,“不要怕,有我们呢。你先回去,这事我来想办法!”
他是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由村里出面协调乡里和村里合作社联系钩机、铲车、翻斗车等20余台,帮助受灾农户清理田里的砂石。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家里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清理淤泥、砂石,又赶上秋收季节,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张书记组织村“两委”干部分片包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组织人员、车辆清运砂石。有时,在泥泞的田地里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仍然咬牙坚持着。有的村民,因铲车在清理砂石时,将他家田地碾压,有不满情绪。张书记一边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边协调铲车、钩机的师傅,尽最大努力,减少农田二次受损。经过村里和受灾农户的共同努力,用20余天的时间,清运砂石、淤泥5000余平方米,使受砂石掩埋的土地重建天日。看到这些,很多村民感动地说,“这回有地种,不用再发愁了,感谢村里、感谢张书记!”多么朴实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声。
“重塑农田,砂石难阻希望。”已不再是一句空话,筒子沟村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真情与付出”的爱。

三、合力作业,重现秋收景象
因受“杜苏芮”极端暴雨天气影响,筒子沟村七个自然屯万余亩农田,被洪水冲得低洼、凹凸不平,这给秋收机械化作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农忙时节不等人”。为避免雨天给水稻、玉米造成减产,张金链书记,抢抓十月初的好天气,经过乡、村两级政府多方协调,为村民雇了30台水稻收割机、5台玉米收割机,实施了全天候机械化作业,经过十余天的奋力拼搏,顺利完成了全村2万余亩地的收割任务,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抗洪救灾期间,张书记经常亲自走访受灾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解答他们的疑惑,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张书记组织村民,为全村5户残疾人家庭、20余户缺少劳动能力的村民,收割庄稼共计500余亩。同时,还为他们送去了电饭锅、米面油等慰问物品。


“心中有百姓,脚下更要有行动。”这是张金链村书记常说的一句话。在组织村民抗洪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前行的道路上,他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情怀,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拥护,谱写了新的篇章!
来源:哈尔滨地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黑龙江官方微信(sinahlj)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