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本报记者孙佳薇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其中,“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适当调整减玉米种植面积”的部署,使来自我省农业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反响热烈。

  对我省而言,给玉米作减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一笔。有专家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简言之,就是一减一加,减就是减少没有市场需求和市场需求弱的无效供给,加就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有效投资。那么,如何给玉米做减法?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们围绕这一问题畅所欲言、坦陈己见。

  玉米减库存收储市场化

  作为全国玉米产量第一大省,我省在2015年玉米产量达5000多万吨,而目前玉米库存高达9000多万吨。库存积压问题已不容小视。

  而玉米临储是要收费的。按国家有关库存保管费用规定:临储收购费用每年补贴50元/吨、库存保管费用每年86元/吨、存储设施搭建费用每年70元/吨,合计每年206元/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梅章记建议,在保证国家战略储备和民生需求之外,全部市场化。同时,把临储政策规定的仓储保管等补贴费用直接补贴给具备一定规模参与收购的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力度即时收储、即时生产加工。此外,如果地方财力状况允许,也可以适度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直接补贴支持,让企业活起来。这样,既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增加了玉米的加工转化能力,实现增加值,又可以避免大量的玉米超期储备造成的积压、陈化损失,使玉米的“生产、收储、加工转化”快速有效运转,降低国家的临储财政开支,实现良性循环。

  “当然,放开市场后的玉米资源,同样可以签订合同、纳入临储计划灵活利用,并不会危及粮食安全。”梅章记认为,粮食同为国家资源,一旦遇到国需民求,任何形式的储备或存在都会无条件地听从和支持国家的调度及安排,这是毋庸置疑的。

  玉米价格降下来农民收入“补起来”

  去年以来,玉米的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增收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靠什么?全国人大代表李培忠作为农民群体的代表,有着更为急迫的心情。

  “要设计更加有效的农业补贴政策,把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有效地转化为农民收入的途径。”他解释说,“简言之,就是把2015年玉米价格下调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在‘十三五’期间给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