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7月30日讯哈尔滨的历史上镌刻着一个名字,那就是“老巴夺”。对哈尔滨人来说, “老巴夺”如同“秋林”、 “马迭尔”一样,深植在人们记忆中。

  创办“葛万那烟庄”

  1902年,立陶宛卡拉伊姆族人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E·A·老巴夺)(波兰籍)来到哈尔滨谋生,发现在哈尔滨的侨民有吸木斯斗克(烟斗)及俄式大白杆烟(从外观看,它的粗细、质地与今天的卷烟很相似,只是较长一些,且一半实一半空)的嗜好,而且在市场上很紧俏。E·A·老巴夺从俄国的亚斯莫罗维、米萨格苏等烟厂购进烟丝和大白杆烟,稍事加工和包装,雇中国人卢彩亭每天走街串巷,替他贩卖烟丝和俄式大白杆烟。挣到钱后,E·A·老巴夺在埠头区(今道里区)一片沼泽地带(今道里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附近)从一个卖苦力的华工手中买了一间破板坯房,又从俄国购置俄式手摇纸嘴机和普通烟机,雇七八名中国工人切烟丝和手工制造俄式大白杆烟,办起了手工制烟作坊。E·A·老巴夺还雇了一个名叫李广文的童工,让他身穿一件用五颜六色绸布缝制的长袍,戴着一顶上面贴满了各种烟盒商标的高帽,从早到晚,走街串巷,摇铃叫卖卷烟,充当活体广告。E·A·老巴夺生产的烟丝、俄式大白杆烟不久就占据了哈尔滨烟草市场。之后,E·A·老巴夺让懂烟草技术的弟弟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A·A·老巴夺)来哈尔滨帮他打理烟草生意。

  由于市场对烟丝、俄式大白杆烟需求量增大,1904年5月,老巴夺兄弟在埠头区(今道里区)西十三道街16号玉顺成大杂院购置厂房和增添设备,创办了一个手工制造俄式纸嘴烟的小工厂,取名为“葛万那烟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