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西一采摘园深锁文物受质疑

  “近些年国家倡导让文物活起来,而这里却把文物锁起来。”天桥浮碉堡群,系门头沟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有文保志愿者近日发现,从前自然开放的文物被采摘园圈占,采摘季买票才能入内、淡季则大门紧锁,这与国家让文物活起来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当地龙泉镇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把文物封闭起来是为了保护文物。

  想观看碉堡文物

  须购买采摘门票

  天桥浮碉堡群,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天桥浮村的横岭上,四座圆柱形碉堡自南向北错落分布。明碉、暗堡、地道、战壕扼守住山口的路径。碉堡利用山险,视野极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认定其为不可移动文物,编号:110109945190000230。

  近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范纪萍,带几个朋友去天桥浮参观碉堡遗迹,却吃了闭门羹。由于碉堡所在的山头被采摘园圈占,但目前并非采摘季,园子将碉堡一块锁了起来。

  范纪萍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上次走访天桥浮是2017年年初,当时碉堡群可自由参观,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文物。不料故地重游,原本开放的文物却被锁了起来。除碉堡群,被圈进园子的还有一座寺庙,同为普查登记文物项目。

  近日,北青报记者来到天桥浮村,确如范先生所说,通往碉堡的山路被一道栅栏门阻断,门上挂锁,人、车均无法通过,门上立牌“天桥浮文化采摘观光园”。除大路被拦,小路也被人用灌木阻截。而碉堡地势险要,再无其他上山路径。

  栅栏门附近立一块“最美天桥浮村”的广告牌,显示有果园、水上乐园等10个参观项目,其中就包括碉堡、三义庙两处文物。北青报记者以游客身份拨打广告牌上的售票热线,接电话的李经理说,景区现在没人,参观得等5月-10月,门票20元。

  在广告牌旁的沟渠内,北青报记者看到刻着“天桥浮牺牲烈士 永垂不朽”的石碑。据《京西军事遗址》记载:1948年国民党青年军208师5团一部驻守天桥浮,并修建碉堡等军事设施。同年腊月初三,北岳军分区独立团奉命攻打驻守在天桥浮的国民党军,以牵制敌军增援南口主战场。夜间10点整战斗打响,天亮结束,双方伤亡上百人。战斗结束后,天桥浮战斗牺牲的战士被埋葬在宅舍台村附近。1993年,在坟墓中间建立纪念碑,正面写“革命烈士之墓”,背面写“天桥浮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经常在此登山锻炼的张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采摘园大约建成于2017年夏天,同时对之前可随意参观的文物古迹进行圈占,导致想看文物古迹,就必须花钱买票,心中备受打击。烈士们把热血泼洒在了这里,参观瞻仰他们的牺牲地,却要买一张采摘票,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丰台区、密云区也有碉堡文物遗存,职能部门对碉堡进行过修缮、设置文保标识,民众均可免费、自由参观。

  回应称有人搞破坏

  封闭是为了保护文物

  2月26日,北青报记者致电天桥浮村村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采摘园是村集体搞的,现在处于封闭状态,他们在采摘季进行季节性收费。她认为,他们把碉堡、寺庙圈起来是在保护文物,因为有人对寺庙玻璃、碉堡的金属门实施破坏,甚至有人在碉堡中便溺。

  北青报记者问及由于采摘园的圈占,导致一些关注、爱护文物的民众为游览古迹,被迫购买采摘门票、而且非采摘季景区大门紧锁无法参观。该工作人员称,会就这一问题向领导反映。随后,北青报记者又致电龙泉镇文化中心,一位负责镇域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介绍,天桥浮的文物封闭起来是因为三天两头被盗,文物的门窗、锁具经常被砸,但目前并未发现丢失文物。当地村子已拆迁,不可能派人一天24小时盯着,“咱利用文物也得保护文物不是?”

  学者表示把文物圈起来

  显然“不长远”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博士姚远,曾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姚远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国家倡导让中华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引申来说就是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触碰到历史的活力和魅力。

  姚远表示,碉堡文物能很好地呈现出天桥浮地区多样化的历史印记。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文物工作者都能从中看到中国历史是如何走到今天。而把文物圈起来收费、或者锁起来,难以焕发文物的宣教作用,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长远的。文物保护和地区发展是不冲突的,但现在的结果是非要让它冲突起来,这样的发展思路存在问题。姚远还谈道,《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所倡导的合理利用,是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当地的做法没有起到任何教育、公益的作用,离合理利用差距很远。

  文并摄/本报记者 崔毅飞

  内存

  要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7月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发挥文物资源独特优势……到2025年,要让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