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报
原标题:
穆棱退伍老兵带领21个村民成立义务扑火队巡山护林阻止山火蔓延三年为本村和邻村扑灭大小火灾43起
农民义务扑火队:一群“民间逆行者”的火场救援
生活报记者周际娜
入春以来,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山火,损失惨重。4月20日,我省也进入春季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如何有效防控成了重中之重。
在穆棱市河西镇红星村,有这样一群生活在森林腹地的农民,他们“拿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救火”,自发组建了一支农民义务扑火队。队员们不但春秋防火期每天骑着摩托车巡护山林,三年来,还为本村和邻村扑灭了大大小小火灾43起,阻止了山火蔓延,保卫了国有林区和村民们的安全。16日上午,生活报记者采访到了这群不计报酬的“民间逆行者”。
退伍老兵四处“化缘”东拼西凑要来消防服灭火器
63岁的张清德是红星村森林扑火队的发起人,他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退伍老兵。
红星村四面环山、树种丰富,紧邻国有林区,周围遍布着红松、桦树、柞树、楸子等树木。“这里平均每年至少会着三五把火,起火原因有天灾也有人祸,山林时常遭遇电火、雷击火,村民烧荒等也可能会引起火灾。”张清德痛心地说,由于红星村十分偏远,加上乡道难行,林业局消防队赶到火场最快也要一个小时,小火眼看着就烧成了大火。
“每次着火,看见成片的树木被烧死,村民们都特别心疼,而且村里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一旦山火蔓延,还会威胁到大家的安全。”张清德回忆道,2016年春天,他下决心要在村里成立一支森林扑火队。由于是义务灭火,摩托车的油钱不给报销,而且存在着一定风险,很多村民犹豫不决。他在村里到处游说,第一批动员来的十名队员,都是他和儿子的好友。
人有了,救火装备去哪儿弄?张清德开始到当地的林业局、林场和林业站“化缘”。多次恳谈、东拼西凑,陆续要来了消防服、手提式风力灭火器、水枪等,村委会还掏钱给队员们买了头盔,并在3台摩托车上安装了消防喇叭。
村民自费骑摩托救火经常组织消防演练
“我们扑火队有个微信群,有时候队员们正忙春耕,接到微信或者电话,把农用车直接扔到地里,立刻换上消防服去灭火。也有人带着灭火器下地干活,看到附近有火情就随时扑灭。”张清德告诉记者,一旦发生林火,大型车辆无法开到山里,很难靠近着火点,所以每次队员们都要骑着自家的摩托车奔赴火场,油钱和维修费都自己掏。
如今,红星村森林扑火队已经发展到22名队员,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8岁,50岁以上的有7人,其中还包括两名女队员。每年3月1日到6月15日是春季防火期,9月15日到11月15日是秋季防火期,扑火队每天都会派出两名队员,骑着摩托在方圆35公里内巡逻,监测火情,同时提醒村民和进山人员注意防火。
扑火是个危险的活儿,如何确保这些非专业人士的安全?张清德常把“安全第一”挂在嘴边,这个微信名叫“曾经是军人”的退伍老兵,多年来一直对队员们实行“军事化管理”,经常组织队员们演练,如今大家集合迅速一般十分钟就能到达火场。每年村里还邀请林业局消防队来给队员们做培训,教大家学会看风向、打防火道以及使用风力灭火器等。
“我底下的这些‘兵’特别听指挥,我经常跟他们说,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救火,在火场上,大家统一听我口令,不该冲的时候绝对不会往前冲,而且风大时一定不会上前,一旦火苗窜上树,方向难以确定,必须撤到30米以外。”张清德说,三年来,红星村扑火队参与扑救村内外大小火灾43起,幸无一人受伤。
农民工参与救火四十多次退伍消防兵回村发挥“余热”
39岁的红星村村民张学仙,曾在青岛制鞋厂打工,四年前回到村里种玉米。三年来,这个返乡的农民工参与救火四十多次,火场上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我平时把消防服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还经常自己练习,现在穿消防服的速度越来越快,60秒就能带上装备出门了。”张学仙说,他记忆中最艰难的一次救火,发生在2016年秋天。山上的电线杆倒掉以后引发火灾,当时火势很大,很难控制,林业局消防队和市里的消防队,数百人上山救火,他跟队友们接到任务后,立刻赶赴现场支援。
这群义务扑火队员忍受着炙烤,用灭火器、灭火扫帚配合灭火,从中午一直折腾到后半夜三点多才将火灭掉。张学仙感慨道:“扑火时一直忙着,没觉得咋样,走出火场的时候才觉得‘累突突了’,大家的脸熏得雀黑,造得跟小鬼儿似的,谁也认不出来谁。”
42岁的红星村村民白桂芹和38岁的李海彦,两年前主动请缨,成了女扑火队员,经常骑着摩托车跟队友一起巡逻、救火。由于手提式风力灭火器太沉提不动,她们就用专业的灭火扫帚参与灭火,一旦遇上大火就迅速撤下来,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帮队友们往山上送水送油。“我觉得这活儿挺有意义的,虽然辛苦,但能保护森林和村民,我们觉得很值!”白桂芹说。
红星村扑火队的消防服背后印着“森林消防”字样,其中一件却印着“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总队”,看上去有点儿特殊。这套消防服的主人名叫赵胜才,今年30岁,曾当过十年消防兵,还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
“这是我退伍时带回来的专业消防服,以前我以为它再也派不上用场了,没想到回到村里还能继续发挥‘余热’。”对见惯了“大场面”的赵胜才而言,跟着村民一起救火似乎有点儿大材小用。
他感慨道,以前是听着警报集合,现在是等电话,以前开着消防车,现在骑着摩托车,虽然队友们的装备和救火能力同专业消防员差距很大,但这样一支队伍对林区而言却意义重大,“没等火势扩大,我们就把火灭掉了,保护了森林资源”。
穆棱市林业局:愿帮热心村民完善救火设备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林业局的支援下,红星村森林扑火队已经有30多套消防服,5支水枪,15台手提式风力灭火器和1台背负式灭火器,以及一台运兵车。森林救火都是山路崎岖狭窄,运兵车难以接近火场,在村里发挥的作用不大。最近,张清德正忙着打申请,想把运兵车还回去,让它回到能真正派上用场的地方。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救火的摩托车太破了,有几台车经常半道就坏了,得用绳子拽回村里。农民们都是义务救火,自己掏油钱,希望有关部门能帮我们配备几台专门用来救火的摩托车。”张清德说。
穆棱市林业局副局长姜秋来表示,红星村地处森林腹地、较为偏远,当地农民能自发组织义务扑火队非常难得,为该区域的森林防火和联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穆棱的村级消防队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现在穆棱的127个村,每个村必须配备两台灭火器。林业局十分感谢这些热心护林的村民,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对策,愿意帮助他们提高救火能力,完善救火设备。
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