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季检察长、《老男孩》中吴争的“父亲”李利群、《三国机密》中刺破“偷梁换柱”真相的老宦官张宇……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资深演员,李建义的名字很多人未必叫得出来,但他绝对称得上是观众眼中的老熟人。在各种热播影视作品中,他没少演警察、父亲、干部,但最经典的是被其演绎的一个个宦官角色,正在播出的《三国机密》已经是他第五次饰演同类角色。
而除了演戏,这个拥有一副好嗓音的老戏骨,还曾为不少影视剧担任过配音工作,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他一人配了二十多个角色,让导演王扶林都一脸惊讶。
新京报:作为过来人,对如今还在做戏剧的年轻人有什么想说的?
李建义:千万不要把戏剧当成游戏,就算有些喜剧和闹剧需要演出游戏感,演员也要把它看做是一次很严肃的艺术创作。
新京报:话剧演员这个身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建义:意味着完整的艺术创作,影视剧是支离破碎的,需要导演把它们连接起来。但在舞台上,大幕一拉,就是我的了。
■ 《三国机密》
演宦官,靠三十年前的亲眼所见
因为从小喜欢画画,成为演员后,李建义也习惯性地会给角色“写生”,只不过不是用画笔而是用眼睛。
就比如这一次在《三国机密》中饰演的张宇,已是他第五次饰演宦官角色了,除了在电视剧《御花子》《真假王爷》中塑造过李莲英,《少年天子》中的吴良辅、《天下第一》中的曹正淳,更是被奉为经典。说起对于这一类角色的成功把握,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的一段记忆。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李建义有天去爷爷家玩,在门口碰到一个人,他张口便叫“奶奶”,却被姑姑纠正“应该叫公公”,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他知道了对方曾经是皇宫里的太监。“送他出门时,他的眼神和神态,一下就刻在我脑海里了。所以这之后演宦官角色,我都会模仿他。”
一副好嗓子,没做成播音员
采访李建义,你只需要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地听,他能把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变成有趣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甚至出现人物的语气和动作,就像在看一场电影。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建义从小就拥有一副好嗓子,他还曾差点成为一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中学时,擅长朗读课文的李建义被选入了学校播音组,这引起了体育老师的注意,对方便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发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方明,而后者则引荐他参加了台里的面试。
面试那天是周一,李建义特意向学校请了假,“录音棚的门特别厚,两层门一关,一点杂音都没有。当着几位台里的老前辈,我朗诵了一段,老师开玩笑说‘以后你就叫李方明吧,我们要你了’。”但李建义最终因为家庭原因,没能成为播音员。
“我这一路,得到过很多老师的帮助。”老师,是采访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光是有名有姓的老师,他就提到了24位——体育老师把他推荐给方明,语文老师把他推荐给煤矿文工团的话剧演员李太林学习话剧。“那时候李老师辅导我,不仅不收钱,还经常让我在他家吃饭。”
下了夜班参加艺考差点晕倒
尽管跟随几位前辈学习过表演及朗诵,但高中毕业后,李建义却进了工厂,成了北京印刷厂的工人。
两年后,正值艺术类院校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不死心的李建义也报名参加了考试。初试当天,下了夜班从工厂匆匆赶到考场的他,连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换,早点也没吃,还没等考试开始便“眼冒黑花”,招生老师注意到了异常,赶忙给他拿来水和饼干,还帮他调整了考试顺序。也因此,坐在一旁休息的李建义有机会观摩了其他考生的表演。“(那组考生)虽然长得好看,但并不会演。”面试结束后,他被通知直接晋级复试。
那是1978年,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三大院校自主出题,统一招生后再分配。
可惜,通过层层选拔后的李建义,却没能留在北京,上戏表演系把他要了过去,招生老师说,“你即使当不了演员,也可以留校教书,或者做导演、编剧。”
在没有高铁,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北京和上海的距离很远,那时艺术类院校学生不像现在,还没毕业就有戏找上门,李建义一直担心毕业后无法回京。“我从小在姑妈家长大,他们没有孩子,考大学那年他们都70多了。那时候学生的命运全靠分配来决定。”
为“三国”配音,惊到王扶林
命运再一次眷顾了李建义,在他毕业那年,国家话剧院想从上戏招个老生类的演员,类型符合、拿了四年三好学生的他,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这个机会。
李建义说,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能读研,上世纪80年代单位没放人,90年代终于同意了,他却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
那时为了改善家里生活条件,除了演戏,他还接了不少影视剧配音工作。最有名的是94版《三国演义》,除了在剧中饰演陈宫,他还担任了二十多个角色的配音工作。“有次我去中央电视台录节目,正赶上隔壁是《三国演义》的后期制作办公室,就听见王扶林老师(《三国演义》总导演)说到我,‘怎么又是李建义!’,我赶紧过去,他看到我,接着说‘嘿!你小子来了,你给我配了多少(角色),别人听不出来,我还听不出来吗!’”
同为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加上那几年做配音,李建义和王扶林经常见面,也没少合作,后者一耳朵就听出了这熟悉的声音。
聊起那些年配音的经历,除了带来物质回报,李建义说,更重要的是让他过足了戏瘾。“配音也是在创作角色,吻合却又不拘泥于演员的表演。”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雪琦
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