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立 董宇翔)近日,一名脑梗支架术后患者因胆总管发现结石来到了黑龙江省医院,其脑梗术后需长期口服双抗药物抗凝治疗,外科手术取石风险极大。最终,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李强副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另辟蹊径,在咽部局麻下,为患者进行了内镜取石操作,术中顺利取出5块黄褐色结石,为患者成功解除了病痛。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和家属共同对李强医生表达了感激之情,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精湛内镜技术。
据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李强副主任医师介绍,前不久,68岁的张先生(化名)凌晨突发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持续上腹部胀痛,当日下午又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摄氏度,并开始出现周身黄疸,家人急忙带张先生前往哈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经过进一步检查明确了原来是胆总管结石惹的祸。由于张先生刚刚脑血管支架术后半月,长期口服双抗药物抗凝治疗,手术风险大,该院外科无法为其手术治疗。焦急万分的家人多方询问得知黑龙江省医消化病院通过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经验丰富,家人带着张先生来到了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
入院后,李强副主任医师为张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张先生胆总管结石诊断明确,而且入院前出现过两次寒战高热,考虑合并胆道感染,不排除合并化脓性胆管炎,内科保守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控制病情,需尽快为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取石术(ERCP及相关治疗)。
李强副主任医师对此表示,张先生内镜取石主要有两个问题比较棘手,第一,不能静脉麻醉下操作,患者合并多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多年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特别是新发的脑梗死,与麻醉科医生进行术前讨论后,认为病人存在麻醉禁忌症,不适合麻醉;第二,不能做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开口处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病人脑血管支架术后不到一个月,需长期口服两种抗凝药物,亦不能用肝素替代抗凝治疗,经内镜取胆管结石时,一般需做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但这两种抗凝药使乳头切开术的出血风险极高。
考虑到外科已经拒绝为张先生手术,麻醉科也认为患者近期脑梗,不适合静脉麻醉,但患者同时高热寒战,如果再不马上内镜治疗可能面临感染性休克继而危及生命,急诊胆管引流或者内镜取石已成为张先生和家属唯一的希望。
面对家属期盼的目光,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消化二科李强副主任医师和科室团队决定为张先生在咽部局麻下行内镜治疗,告知患者可能先行胆管内引流治疗,择期再取石治疗。李强副主任医师在患者咽部麻醉清醒状态下进十二指肠镜(比普通胃镜要粗,操作难度大),术中配台的护士倪欣和张瑶不断的安慰和鼓励张先生更好的配合,尽量帮助张先生克服恐惧及紧张情绪,由于咽部刺激引起剧烈恶心,患者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李强副主任医师冒着巨大风险,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娴熟地完成了内镜治疗。
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可见胆管结石直径约1.0cm,同时发现患者乳头口松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强副主任医师当即决定给予取石治疗,他巧妙地没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或扩张避免了出血风险,而是选择用碎石网篮将结石碎成小块后取出胆管,术中顺利取出5块黄褐色结石,成功为张先生解除了病痛,还避免了择期再次内镜治疗。
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主任陆以霞对此介绍,胆总管结石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发热黄疸等,治疗方法包括内镜取石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首选。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开展ERCP(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及相关治疗已有数十年,累计手术上万例,其中最大患者为90多岁,为高龄胆胰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