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无植入,补心不留痕!近日,哈医大四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心脏超声科协助下,成功开展该新产品上市以来我省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帮助一名长期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年轻男性封堵心脏“小孔”,恢复心脑健康。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医院在结构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也进一步推动黑龙江地区结构性心脏病可降解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规范发展,将为全省患者带来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

  此次手术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唯一一款已获批上市、可安全应用于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脑卒中防治的可降解封堵器,植入人体内,将起到“临时桥梁”作用,在即刻封堵后,介导自体组织再生,修复填充未闭的卵圆孔,约一年后完成降解,基本无残留,不给心脏留负担,大大降低了组织磨损、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晕厥等病症,降低相关脑卒中的复发率,可以说在实现有效封堵、安全降解的同时,最终自然愈合成正常心脏结构,有效改善心脑健康状况,对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水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是一名23岁的青年男性,既往体健,长期不明原因偏头痛,症状发作起来,头昏脑胀、疼痛难忍,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多次请神经内科专家就诊,经头颅MRA、颈椎MR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口服药物对症治疗。近期头痛频率增加、疼痛加剧,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至心内科就诊,行TCD发泡实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心房水平右向左中量分流。三维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房间隔上存在裂隙样“小孔”(入口宽2mm,出口宽3mm,长径17mm),确诊卵圆孔未闭。因此,结合患者既往病史,长期不明原因反复头痛,考虑为卵圆孔未闭相关性,有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指征。

  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心内科团队给出了两种介入治疗方案:传统金属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和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在综合比较两种方案的优劣后,结合患者意愿,心内科团队详细评估、讨论后,考虑该患者年轻,卵圆孔属于长隧道型(长径≥8mm),金属封堵器不一定能牢固贴合,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了却他的“心病”。

  当天手术由心内科李阳主任、张明宇主任及团队成员,联合心脏超声科薛莉主任团队协作开展。在张明宇主任的指导下,在X线透视引导下,李阳主任置入导丝导管,无创过隔,建立顺畅通路,沿输送鞘将大小合适的可降解封堵器送达卵圆孔未闭处。

  超声引导下,先后展开封堵器双盘面,轻拉钢缆与安全绳,使盘面紧贴房间隔,锁定封堵器,实现即刻封堵;随后,借助X线透视与超声双重判断,封堵器锁定成功,彻底释放封堵器,形态、位置稳定,无残余分流,封堵完全,整个手术过程历时30分钟,手术圆满成功。术后第二天患者状况良好,术后三天即可出院。

  此次,作为国内首批开展此项技术的团队之一,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充分展现了哈医大四院心内科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技术与丰富经验,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省创新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临床应用的开展!未来,哈医大四院将继续致力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心”希望,为龙江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为什么痛在头上,病却在心里?

  卵圆孔是房间隔中部的未闭间隙,对于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是必不可少的,胎儿娩出后即功能上关闭,一般5~7个月时解剖上大多闭合,3岁以后仍未闭合即称为卵圆孔未闭(PFO)。国内外研究表明,PFO是不明原因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且与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减压病等密切相关,约40%隐源性卒中和60%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都有PFO。循证医学证据提示PFO封堵术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国内外神经科、心脏科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PFO相关疾病的防治日益重视。

  健康心脏的左右两侧是不相通的,人体静脉系统会产生血栓、代谢产物等等,这些物质原本是可以通过肺部血液循环被过滤清除掉的。但对卵圆孔未闭的人群来说,这些物质会通过未闭的卵圆孔避开肺循环,直接流入左心房的动脉,然后再流入脑部动脉。如果血栓较小,会引起偏头痛,如果血栓较大堵塞脑动脉,就会导致脑卒中。

  目前最常用的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方法为经导管封堵术。术中将封堵器放置到缺损处封堵未闭的卵圆孔,随着封堵器植入,“伞面”展开,“心眼”闭合,完成封堵,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风险和并发症更小等优势,对于反复脑梗死,改善偏头痛等PFO相关病症有较好治疗效果,是目前治愈卵圆孔未闭相关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专业医生提醒,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且青年人群对卒中的病因并不知晓或引起重视。卵圆孔未闭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可控可治的脑卒中病因,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尽早干预,以免耽误病情。

  专家简介

  张明宇

  哈医大四院心内科三病房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 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动脉硬化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治疗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特邀专家

  中国东北TAVR联盟委员

  黑龙江省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特约编委

  专业擅长:

  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擅长心内科疑难疾病和急危重症的诊疗。在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接受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培训,在以色列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主持多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卫生厅等基金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黑龙江省卫生系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一、二等奖多项。主编著作一部,参编专家共识1篇,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SCI收录论文10篇,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

  李  阳

  心脏预防与康复中心主任

  心血管内科五病房副主任

  医学博士 博士后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

  美国心脏超声学会会员

  日本循环器协会会员

  中国心脏联盟基层居家心肺预防与康复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青年委员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脏重症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

  擅长冠心病尤其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各种复杂病变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及心内科疑难疾病和急危重症的诊疗。近年来开展卵圆孔未闭及瓣膜病等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专长于心脏预防与康复治疗。在日本医科大学循环器内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接受冠脉介入及心脏超声培训一年。2013年受邀参加美国第24届心脏超声大会,并作壁报展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发表心血管病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十余篇,作为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SCI文章10篇,累计影响因子达30分以上。获省科技进步奖、医疗新技术奖项多项。

  来源:哈医大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