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

  孙北国表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今天,中国农业也迫切需要进行战略制高点的清晰认知和统筹谋划,以此凝聚全社会共识。从“资源农业”向“产业农业”再向“资本农业”跨越,应当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这首先需要理论界广泛讨论。

  中国,巨量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独特国情,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全世界都没有的自然禀赋资源与社会需求资源的完整统一,全球最大的、没有天花板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主粮产业,产业链最基础的种植环节和土地资源的价值远没有被开发出来。蕴涵着“资本农业”的巨量可挖掘空间。

  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是创联新农业智库“新企农人”发展模式的价值高地所在,诚如此,则一大批拥有千万亩耕地和众多美丽乡镇的农业上市公司,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强势支撑力量。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民真正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利益。

  人才和组织就是“牛鼻子”

  当提到我们需要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挥路径时。孙北国指出,人才和组织,就是“牛鼻子”。中国农业现代化,只有找到牛鼻子,才能找到突破点。我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等多重压力。同时“面源污染”已成为国内最大污染源的农田生态挑战。现有农民群体,难以承担“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中国农业现代化必将是中国千百年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创造。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必须破除“唯农民论”的思想理论桎楛,实现高素质人才+企业化组织等资源向农村和农业的“浩瀚汇聚”。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找到了农业现代化“突破点”。

  为什么要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如何落地?

  在孙北国的创联新农业智库研究理论中,多次提到“顶层设计”,也就是自上而下、可行性强并且经过充分论证的具体规划。孙北国说,我们再也不能把农民不能胜任的光环套在农民群体身上。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让农民阶层体制性富裕,但并不意味着农民一定是“实施主体和创造主体”。

  人才如血液。前几十年,“三农”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输血,现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向“三农”输血!培养新型农民+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下乡务农,因组织、保障、社会和人文环境不配套,难以在农村建立起农业现代化所需的人才军团和强大的组织化体系。

  中国国情,不能再让农民“独自跳舞”。需要政策、体制、舆论等多方面营造出强大的驱动力和吸引力,创造出非凡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吸引多层级高素质人才和强大组织资源汇聚,打造可以推动中国农业历史性进步的“新农业主体力量”,凝聚农业现代化创新、创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