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市滨南公司环卫工人谭淑华,虽然每月的家庭收入只有1500元,日子过的很清贫,但面对意外捡到的10万元巨款不动心,还给失主的善良义举,温暖了边陲大地,感动了龙江人民,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九届全省道德模范。

广告

  做人德为先

  人生在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

  2021年2月5日,这一天谭淑华经历的这件事,像一块试金石在考量着她的德行。

  还有4天就是除夕了。天空飘洒着雪花儿、地面刮着大烟儿炮,让人有些睁不开眼睛。65岁的谭淑华依然像往常一样,娴熟地挥舞着扫把,清冰除雪扫垃圾,尽管脸冻得通红,睫毛上也结了一层雪白的冰霜,但她心想:要把道路和垃圾清理彻底,干干净净过大年。

  突然,她在清理杂物的时候,发现一件旧衣服里包裹着硬邦邦的东西,打开一看,谭淑华惊呆了:旧衣服里竟然整齐地包裹着几沓人民币,目测这笔“意外之财”少说也有近十万元。   

  东北的二月天,气温达到零下二十五六度,再加上风雪交加,原地等待失主的谭淑华被冻得全身发麻不停颤抖。

  “我的双脚冻的像猫咬似的,但我也要在原地坚守,万一失主回来寻找,好赶紧把钱还回去。”谭淑华说。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实在太冷了,她就到附近的超市暖一暖快要冻透的身体,然后再出来等失主。漫长的3个小时过去了,仍然不见有人来寻找,冻得不行的谭淑华只好抱着钱走回了家。

  这一夜,以往沾枕头很快就入睡的谭淑华却失眠了:谁要丢这么多钱,得多着急啊!家人主张打开查一下多少钱,老实本分的她坚决不同意:“咱不能动,交给失主再说。到时候多了少了说不清楚!”

  这一夜,坚守住了道德底线的家里人商量的结果是:把钱送到派出所,让警察帮忙寻找失主。

  “大娘,您有事吗?”“警察同志,请求你们帮忙尽快找到失主……”听着老人的讲述,抚远市沿江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夏长贵打开了旧衣服包裹的塑料袋,一摞摞很旧的钱映入眼帘。

  夏长贵又叫来两名民警,在执法记录仪下一起查钱。“教导员,共计21摞,一共是94900元。”

  从警14年的夏长贵敬佩地望着谭淑华:“大娘,帮助找失主的有,但这么多钱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谢谢您大娘!您给我们上了一堂诚实守信的德育课。”

  夏长贵和民警接着查看袋中的物品,发现了重要线索:里面有个名章和通讯录,民警很快联系上了失主。原来,失主年事已高,让家里晚辈在年前给家里打扫卫生,可没有想到晚辈将失主精心包裹的巨款当垃圾给扔了。

  失主家属握着谭淑华的手哽咽地说:“这是80多岁的老人攒了一辈子的积蓄,要是丢了,不仅全家没法过个太平年,而且老人得知情况后,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天,夏长贵特意赶到垃圾箱附近查勘,这一看更让他感动。夏长贵说:“老人捡到钱的垃圾箱很偏僻,既没有监控,也没有人看到她捡钱。假如大娘把巨款据为己有,谁也不知道。正是这样,她的举动更让我感动和敬重!”

  待人诚为先

  一个诚而无欺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自信的人。谭淑华就是这样的人。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谭阿姨高风亮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老太太真傻,那些钱可是她好几年的工资,自己留着谁也不知道……

  面对各种声音,谭淑华却笑着说:“做人要讲诚信、要有良心,不能见利忘义!”

  在黑瞎子岛镇东安村靠种地生活的儿子张相久,面对母亲的善举骄傲地说:“我妈捡到的钱是我三年才能挣到的,但我非常支持妈妈的决定。可以说在做人这方面,我妈给我们全家树立了榜样!”

  从富锦市二龙山镇老家来抚远看望三姐的谭淑霞动情地说:“我三姐这钱她要是给花了,临死她都闭不上眼睛。我从小到大,三姐有一口好吃的都给我留着。对别人也是这样。我母亲临去世的时候,就是三姐伺候的并给送走的。别看我三姐没啥文化,但她刻在骨子里的都是真善美……”

  今年,当孙子张新宇穿上向往已久的人民警察服装时,他对奶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奶奶,我向您保证: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传承您的优良品质,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出了名的谭淑华,仍然像往常一样生活和工作着。并义务担当起清扫小区的责任,在她的感召下,小区里10多位老人加入到清扫小区环境的队伍中。

  从小就穷怕了的谭淑华,见到“好”东西就捡回来。除了纸壳子、矿泉水瓶,每年还能捡回来上百件衣服、裤子、鞋,她都洗刷干净后送给老家村里的困难户。

  抚远镇新建社区,现有住户2200户,人口5200多人。如今,谭淑华成了社区里的“明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社区副主任王春艳和网格员张建云每次唠起谭阿姨都很动情:“阿姨拾金不昧的故事太令我们感动了。她就是我们身边学习的榜样。”

  社区先后三次组织党员和居民开展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大家了解到她的事迹,都赞叹道:这样的好人,我们必须要向她学习。

  做事勤为先

  人生在世,德以立身,真诚以待人,持勤以行事。

  春天寒风刺骨,夏天汗流浃背,秋天蚊虫叮咬,冬天雪打全身。这是环卫工人真实的写照。他们因此赢得了“城市美容师”的称号。

  谭淑华,就是他们当中最普通的一员。

  她负责的迎宾路是人员车辆进出城区的主干道。为了提高保洁质量和效率,她对自己负责的路段采取早晚大扫,中间加大巡回保洁密度,见脏就清,见尘就扫,把这条最长、最宽、代表城市“脸面”的道路,打扫成了全市最为干净整洁的样板路。

  谭淑华清扫的路段靠近黑龙江,每天下班后,她都婉拒同事结伴回家的邀请,自己悄悄的来到黑龙江岸边,义务捡拾垃圾。

  有一天同事发现后,不解的问:“谭阿姨,都干一天活了,你不累吗,还去捡垃圾?”

  谭淑华回答到:“到江边来的人越来越多,如果这里的环境好一些不是更好吗。我们来捡垃圾,咱顺便观看了江景、锻炼了身体,一举多得。。。。。。”

  谭淑华的行为温暖和感动了更多的抚远人,大家纷纷加入到保护黑龙江、保护母亲河环境的行动中。

  以勤行事,事必成。做人做事,都应将勤当作立身之要,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两年来,“龙江好人榜”、 “龙江诚信之星”、佳木斯市最美家庭、抚远市首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证书成了她眼睛里的宝贝。

  网络、新媒体、纸媒等各种传播媒体,相继播发和刊登了谭淑华坚守道德高地的事迹。佳木斯市诗词协会主席刘文军在朋友圈里赋诗一首,赞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谭淑华:微薪不恋几沓金,身抵寒风等主人。义举相传真善美,东极榜样令钦尊。

  现在,无论在机关、在乡镇村屯、在社区,提起谭淑华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这样的道德模范,我们服气!一位出租车司机认出了打车去办事的谭淑华拒收车费后说:“阿姨,我也要向您学习,争取做个永远不宰客的好司机。”

  一位从南方到抚远旅游的李先生在当地媒体上了解到谭淑华的事迹后说:“真的不容易,一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的老人,捡到巨款拾金不昧,这位老人的人格魅力太伟大了。我要把她的事迹讲给我身边的人听,并向她学习。同时也要告诉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抚远这座美丽而又温暖的城市转一转,感受一下东极国门口岸城市的文明新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谭淑华面对巨款不动心还给失主的感人故事,在大江南北、在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感动着更多向善的人们……

  (来源:抚远市委宣传部   文:孙立刚     摄影:李拥军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黑龙江官方微信(sinah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