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报
原标题:
为还20万欠款摆路边摊竟意外经营成人气小店不但“清欠”还买了两套房
牡丹江麻辣串店主李军——励志还债路 逼出来的逆袭人生
生活报记者薛宏莉
在家人眼里,58岁的李军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人:从二十几岁起,就在工作之余当倒爷;三十多岁停薪留职,承包大棚搞种植、养殖,一干就是近十年……可即使这样也没给妻儿带来幸福生活,他一度欠债二十多万,妻儿也只能随他背井离乡。
欠下这么多钱,真的就不还了吗?能躲到什么时候?不甘失败的李军在四十多岁时卖起了麻辣串,没想到一个路边摊成了日进几千元的牡丹江“人气小店”,还在当地买了两套房。近日,随着一条小视频的播出,李军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曾因创业欠20余万债务带妻儿背井离乡
李军评价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胆子大,想法多,想到啥都要去做。因此,没少让家人跟着受罪”。
李军说,他老家在密山农村。18岁那年,机缘巧合,到内蒙古读技校,并被分配进入海拉尔一家发电厂工作。“这在当时,可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尤其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进城还有了工作的。”但生活有时候就像《围城》一样,在发电厂工作一段时间后,赶上改革开放,李军看着身边一些人走南闯北做生意赚钱,又羡慕起那些没有被工作绑住身子的人。
25岁那年,他去山西实习,结识了从河北到山西做生意的两个人,他跟着他们从河北往内蒙古海拉尔发货卖猪蹄子、猪耳朵。当时,对方提供货源,李军负责联系海拉尔买家,光货款就涉及过万元。李军说,那次虽然没挣到钱,但是参与经营的几个人也都没有赔钱,这让他积累了一些经验,胆子也大了起来。他开始研究农业期刊,想找一些创业项目。
1994年,李军所在电厂的温室大棚对外出租,他停薪留职干起了大棚种植。如果是安安稳稳地种菜,也能赚不少钱,可是李军偏偏不走寻常路,非要尝试种草莓、种桃子。别看这在现在根本不稀奇,在当年可是个难题。“试验了好几年,竟然成功了,还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李军说,身边的人认为他这下可以安心种桃了,但是他又搞起了食用菌养殖,结果越陷越深,不但后来买断的四五万元钱都赔了进去,还欠了22.3万元的外债。
最后,他和妻儿实在是在当地待不住了,只能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找门路赚钱。那一年,儿子16岁,初二还没读完就辍学了。
那段时光,是李军妻子孙辉最不愿意提及的时光。她说,前后两年多,李军去锦州推销过机器、到山东寿光给人种过葡萄、还去吉林找过活儿。最难的时候,她和儿子在雇主的大棚里,米饭就水果吃了好几个星期,才攒够了300元钱,赶去吉林和丈夫团聚……为还欠款街头摆摊卖麻辣串意外收获“人气小店”
去牡丹江生活,是因为孙辉的娘家在那。当年,她实在不愿意跟着李军再奔波了,便决定买车票回娘家,看看有什么赚钱的营生,而且有家人在身边也有个照应。
“我觉得很丢脸,但是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跟她回去了。”李军回忆说。最初在牡丹江,一家人生活得也不好。“每月50元租住在郊区的小土房里,第一年最难,过年全家只花了3元钱,邻居给了点儿肉,才给孩子包了一顿饺子”,李军的妻子回忆。
李军在砖厂拉过砖、在市场卖过菜,还有一段时间靠媳妇挖野菜贴补家用。但依旧“不安分”的他,一直在琢磨有啥赚钱的门路。
偶然间,李军听人说起来麻辣串。这在当时是刚刚兴起的街边小吃,市场状态很火,但李军并不知道这啥。那一年他48岁,中年人很少去吃街边摊。
问了好多人,尝了好多家,李军终于弄明白了,并在亲戚的帮助下,支起了小摊床。“一个亲戚教我技
术,一个亲戚帮我买了摊床。”李军说,借着那些年“折腾”出的经验,他告诉妻儿,一定要诚信经营。哪怕是赚得少儿点,也要选最好的食材。所以,当年在他支摊的那条街,他家的麻辣串是最受欢迎的。那一年,是2008年。
真正让自家的麻辣串火起来,源自李家的三种酱。李军有一个习惯,就是爱和食客交流,总结经验。“一开始,我连很多人吃麻辣串爱蘸醋都不知道,有人问就赶紧让老伴去买。后来,有一个食客问我有酱吗?我就琢磨蘸啥酱。”李军说,别人家都是麻酱,他又想不走寻常路了,于是把家里能找到的一袋麻酱和一袋韩国辣酱混在了一起,还加料炒了炒,没想到意外发现味道相当不错。后来,又推出了麻辣混合的酱料。有人给他提意见,最好把“麻”和“辣”分开,就这样他家的麻辣串有了三种口味的酱料。因为有特色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经营路边摊两年后,李军就还上了所有的外债,还租了门面,搬进了屋里。因为三种酱,他把自己小店的名字命名为“三种匠”,也有匠人精神的意思。
这家小店李军已经经营了8年。李军说,这是他专注一样生意,做得最长、最好的一次。
每年收入几十万
常把“生意经”分享给创业年轻人
李军的店在当地有多火?上网一搜,能找到很多关于他家店铺的评价。李军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店是牡丹江“十大风味店铺”和“十大名小吃”之一,每天的营业额都在三四千元,一年可以收入几十万。
2014年和2016年,李军在牡丹江相继买了两套使用面积近百米的住房。还了债、有了自己安稳的家,李军妻子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她说:“现在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在李军的麻辣串店墙上,挂着很多展板,有讲述他创业故事的,也有展示媒体对他小店报道的。2013年“骑马舞”火爆一时。期间,李军曾和家人一起录制过一个“麻辣串版”的《江南st yl e》,短短几个月,视频点击量过百万。录制那个视频,初衷是为了宣传一下自家的麻辣串,也是想展现一下自己和家人苦尽甘来的幸福感。“没想到视频那样火,还引来了媒体的报道。”李军憨笑道。
李军和很多食客成了朋友,不仅是因为李军为人处世很实诚,还因为他经常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谁来我家问麻辣串咋做的,我都毫无保留地把诀窍分享给他们”,李军说。有一个年轻人,北漂好几年一事无成,回到牡丹江创业,又有点儿心有不甘,我就把我当年闯荡的故事、卖麻辣串的故事讲给他,让他安定下来;有一个小伙子,想开寿司店,又瞻前顾后,我就鼓励他,像我一样闯,是有失败的可能,但也有闯出一片天的可能。李军说,他在自己的店里展示自己的故事,也是想告诉大家这些。
如今,58岁的李军凭借自己的麻辣串店有了丰厚的收入,儿子也在店里帮忙经营,去年还“升级”做了爷爷。可是“不安分”的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当年,为了吸引顾客、突出自家小店特点,他研制了很多种无添加饮品,2018年李军接连注册了30多个商标,他要把这些东西规模化生产,变成商品。
图片由曲夕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