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过后,家住红霞街的董明君像以往一样,到大安商厦买素排骨和茶肠,头都没抬要进门时,被安保人员拦住了。直到这时,他才发现,有段日子不来,“大安”装修了。
通过橱窗上的招聘海报,细心的路人发现,大安商厦要变成卖男装的了,留在老哈尔滨人记忆深处的“大安商店”,也许就此与食品类了却缘分。“食杂店”、“副食店”、“服装店”,“大安”留在老街上的,也许会变成符号,但在这个秋天,市场选择让“大安商店”再变迁。
手机朋友圈热转“大安”美食下落
现在的“大安商厦”已经摘掉了营业时间标牌,屋内有工人正忙着装修,大安街门一旁的玻璃上,贴着男装店的招聘海报。不时有路人闷头想进屋,被拦住才看到在装修,离开时嘴里念叨着:咋改成服装店了?
手机朋友圈里,已有人在推送“大安商厦”里曾经的美食下落,煎饼果子、卷饼“转战”至奋斗副食;麻辣烫搬到了新一百超市内;不远处也有芭米莉的门店;其他如百草鸡、一手店、裕昌等,可到城区其他门店购买。
百年老街上,人流熙熙攘攘,数不清有多少人关注“大安”在变身。有关人士介绍,男装店的牌匾上,应该不会再有“大安商店”的痕迹,但或许会有“男装店(大安店)”的推介。
大安商店:老居民记忆中的青春
说到吃,花过粮票、肉票、购菜证的中央大街附近老居民,最亲的商店当属“大安商店”,当年的食杂店,带给了老居民无数生活寄托和欢乐。
52岁的董明君回忆,上世纪70年代,当现在的中央大街96号还叫“大安商店”时,进门就是酱醋、水果、糕点的混合香气,高高的肉案窗口外,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人们都在算计着,怎么能买到不用肉票的板油(可以熬出大量荤油的部位)……
1975年前后,买菜得凭证,“大安商店”外的大安街上,有块欧式风格的卖菜区,常从早到晚排满人。好不容易等来一车菜,排队的人比车上西红柿还多,一簸箕才几分钱,但要在菜证上打个勾,一天也只能买这一次。于是,不断有人作假,尝试糊弄营业员,由此纷争不断。
“大安商店”时代,物质生活匮乏,但乐趣不少。那时候,南岗的“奋斗副食”,道里的“大白楼”、“一副食”、“三副食”,听名就能勾出孩子们的 哈喇子,但他们跟“大安商店”更亲,因为是食杂店,“大安商店”里还有装在玻璃罐子里的糖豆、堆在柜台里的动物饼干、成箱成垛的南坎汽水、冬天才摆出来的 冻梨冻柿子……孩子们来帮家里打瓶散装醋,能喝一路。
其实,“大安商店”也是后来的事,这栋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老建筑已有百岁。史料记载,这幢老楼最初是毛皮商店,解放后逐渐变成辐射一方的食杂店。
大安商厦:近20年成为美食地标
近20年,“大安”变成了商厦,在网络上也是美食地标,“成捆的红肠摆在玻璃柜台内,店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据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大安商店”改制了,周围老街坊还记得,“大安商店”楼上的居民迁走了,商店因此扩容;1995年挂牌改叫“大安商厦”,一楼主营食品,楼上有百货,但还是副食品最受欢迎。
“大安商厦”的地理位置有目共睹,在中央大街最热闹的路段,旁边是中央商城、对面是金安,距离西十二道街也很近,多条公交线路在附近交会,很多外地游客是踩着面包石一路找来。
前些年,“大安商厦”里的美味积累了大批粉丝。老街坊说,“大安商厦”楼上有老上号、汉堡王,一楼还有很多熏酱品牌档口,百草鸡、一手店、裕昌 食品、煎饼果子、豆制品、烤肉、小咸菜,年轻人喜欢的芭米莉蛋糕、门外的小刚烧烤都挺招人。尽管室内装潢有点过时,但美味吸引了不少过往食客和回头客,夏 天附近啤酒大棚里的客人,常特意来“大安”买下酒菜。
未来,“大安”也许就是留在人们心底的符号——老街上曾有过飘香的“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