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广告

  原标题:

  一片丹心暖冰城

  哈市无偿献血志愿者积极捐献血小板

捐献者在展示“感谢状”。捐献者在展示“感谢状”。

  □文/摄本报记者李宝森

  疫情没有阻挡哈尔滨市无偿献血者们奉献爱心的热情。近日,记者在省血液中心血小板机采室看到,整个大厅机采设施旁的躺椅上,都有人在献血。

  何士华是哈尔滨市捐献血小板固定队伍中的一员,从阿城骑自行车4个小时,跑了35公里赶来献血。“虽然路面结冰很滑,但是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如约捐献血小板,挽救急需的患者,这点冷和累,算不了什么。”何士华说。

  何士华自2006年7月第一次献血至今已有14年。14年来,他累计献血达171次,仅2019年就捐献血小板达22次,累计献血量相当于18.66万毫升,等于39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何士华告诉记者,他是提前半个月打电话到省血液中心预约捐献血小板的。当他骑到华南城附近时自行车坏了,他便乘出租车及时按预约时间到达,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我们被他的行为感动了,深感我们的服务工作要加强,要照顾好每一名爱心奉献者。当他献完血小板后,我们派车把他送回阿城。”省血液中心负责人王军告诉记者。

  “我们在每天与预约者通电话时,特意提出交通问题,如果有不便的,我们就派车去接送。”机采室主任李继红告诉记者,尽管疫情期间有诸多不便,但每天仍有二三十名无偿献血者前来献血小板,保证了临床需求。从1月24日至3月12日,哈尔滨市共有1025人次捐献了1689个治疗量。

  据了解,疫情期间,人们响应政府号召,减少出行次数,街头献血屋采血量急剧下降,机采血小板预约采集也更加困难。为此,省血液中心呼吁广大市民在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伸出手臂,奉献爱心,给亟待血液救治的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王军告诉记者,血小板保存时间只有5天,从采集完到处理结束需要一天多时间,实际保存时间只有3天多。因此,血小板必须预约,而且预约者还不能爽约,如果有爽约者,就需要应急捐献者补缺。据悉,哈尔滨市自2005年就实现血小板捐献全部来自志愿无偿捐献者,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规定期限,并连续15年满足临床需求。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黑龙江官方微信(sinahlj)